“炸街”现象禁而难止,需要多些治理合力|荔枝时评

2022年12月01日 14:53:5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被半夜“炸街”惊醒过吗?

  据报道,多地公安交管部门对摩托车改装引发的噪声扰民问题高度重视,除了加强重点路段的巡逻管控,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罚以外,有些地方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及网络平台,广泛收集线索,严厉查处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同时,也有地方通过引进新的设备来提升对相关行为的监测力度。前不久,南京交警部门的“顺风耳”系统检测到,一轿车行驶时发出夸张的轰鸣排气声,存在明显的改装嫌疑。经车主确认,确实私自进行了改装,且并未报备登记。交警部门介绍,“顺风耳”系统名为“超大排气噪声机动车记录系统”,可通过声呐及相控阵雷达技术,监测过往车辆的轰鸣声,记录线索。

  南京交警部门采用的“顺风耳”系统,针对的实际就是令很多人不堪其扰的“炸街”现象。它一般指改装后的摩托车或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猛轰油门故意使其发出巨大声响的行为。对于“炸街”现象的讨论和治理,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如在社交平台上,就有许多人抱怨常因摩托车“炸街”而从睡梦中惊醒。据统计,今年以来,仅天津市和平区就依法查处摩托车闯禁行、“炸街”等违法行为205起。

  公开报道显示,很多地方针对居民投诉,都会不定期开展相应的专项整治行动。但“炸街”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如“炸街”一般在深夜进行,持续时间短,这使得查处的难度较大,放大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南京交警部门使用的“顺风耳”系统正好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除此之外,要提升对“炸街”的治理效能,还有两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对“炸街”的危害性,社会应该有更多的体认。应该看到,“炸街”在制造噪音的同时,也多伴随着严重超速、闯红灯乃至伪造车牌、追逐竞驶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这实际上就不只是扰民这么简单,而是已经违反交通秩序乃至威胁到了公共安全。“炸街”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其“招摇过市”的状态,本身也带来了一种不良的社会观感。充分认识“炸街”的社会危害性,有助于提升针对性治理。

  二是,有些“炸街族”为了让摩托车发出刺耳的轰鸣声,达到风驰电掣的拉风效果,通常会加装扩音设备,对车灯、车辆排气管等进行非法改装。要有效遏制“炸车”行为,治理触角就不能只停留在马路上,而更要伸向背后的非法改装行业。当然,这也意味着相关治理必须要有多部门协同推进。

  “炸街”行为不仅扰民,也危害公共安全,随着大众对公共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对“炸街”现象的容忍阈值会越来越低。但是,“炸街”由于满足了一些年轻人对于“速度与激情”的憧憬,甚至成为一些圈层中的“亚文化”,与“酷炫”、“拉风”画上等号。而这,恰恰也是治理中需要突破的一种观念障碍。当违背公序良俗乃至挑战法律的事被上升到一种“文化”,要彻底根治,势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关治理必须强化,同时,也要鼓励一种更为健康的汽车文化、摩托车文化。我们的教育、公益组织、车友协会等,都可以做一些正向的理念引导。

  要让“炸街”现象真正“消停”,需要凝聚社会合力。治理更常态化、深化一些,社会观念的引导更强一些,相信“炸街”现象会逐渐式微。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