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下午,德艺双馨的南通文化老人穆烜辞世,享年98岁。
穆烜
他提出南通城建成于公元958年
“我们南通这一带,先是属于吴国,后来属于南唐,最后属于后周……公元958年,北方的后周出兵进攻南唐,取得了南唐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地区。就在这一年,后周统治者在我们这里筑了一座土城(第二年改砌砖城)。到这时候,我们这城市就正式诞生了,而且有了‘通州’这个地名。”1958年4月24日的旧报纸,纸面泛黄斑驳,当天的《南通市报》发表了时任报纸副刊组副组长穆烜撰写的文章《南通建城一千年》,提出南通城建成于公元958年,得到各方认可并沿用至今。
在南通文化界,穆烜是一位德艺双馨、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化老人。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投身革命,以青年革命者的满腔热情,撰写了大量的政论和时评,犀利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他写的数十篇“宵征初作”,似一把把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个年代,穆烜都笔耕不辍,拥抱火热的生活。无论是做公务员,还是当编辑,或者从事文博事业,他都以敏锐的目光,清晰的思辨,干净的语言,情系地方发展,发表真知灼见。他既关注濠河的起源和变迁、南通城市中轴线的形成,也呼吁南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吁建立美术中心、保护支云塔、开辟濠滨走廊、最早在报纸上介绍“小小剧社”,他还牵挂那些烈士战友的遗作出版、南通纺织工人的歌谣、五山摩崖石刻、沿海垦区调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还是南通文化界的一位幕后英雄,编辑出身的穆老时常给其他文化界人士出点子、查资料,并精心阅改。
1984年,穆烜在市图书馆对少年儿童讲南通历史。
在各个年代,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穆烜都情系南通城市发展,以一个文化人的自觉和担当,对南通城市建设建言献策。1993年,穆烜建议“按花园城市的要求,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精心设计,汇近现代建筑于一园,形成富有魅力的环境风貌、建筑风貌和人文景观”。
穆烜还曾撰文探寻南通城中轴线的形成和濠河的演变,有学者认为,这更直接为南通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此外,他还提出,“城市规划工作要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保护濠河,不与河争地”“历史文化街区内不能再进行房地产开发”。
他一手促成人民公园并入南通博物苑
此外,穆烜在上世纪80年代就呼吁重建民俗学,他在收集民间文化、研究博物馆学以及倡议创建中国第一个纺织博物馆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