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王娟)47岁的孙先生于14年前就开始出现频繁的左侧腰腿疼痛,直到近半月来,疼痛范围扩散至左侧大小腿后外侧及左外踝部,就连下床走路都十分受影响。
饱受折磨的孙先生经多方打听慕名找到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朱林副主任医师。朱主任详细了解病情,给孙先生进行完善检查后告诉他,“这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病程较长,巨大髓核脱出(MSU分型3-AB,矢状面3区),局部钙化,和硬膜粘连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接受微侵袭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立竿见影!”
“医生,我听说脊柱的手术稍有不慎就会瘫痪,能不能不手术啊!”孙先生听说要手术变得十分担忧。原来,生活中大家普遍认为腰椎问题不要轻易手术,做不好很有可能就会永远站不起来,所以很多人就算被诊断出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会选择长期忍受疾病的疼痛而不敢手术。医生告诉孙先生,科室有专业做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团队,术中人是清醒的,可以随时跟医生交流,损伤神经的可能性非常小,不仅在局麻下进行而且手术切口只有7毫米!
了解到患者的担忧,团队周渊副主任医师通过图解的方式向孙先生耐心地介绍了手术的全过程及详细的术前、术后方案,孙先生及家人充分了解了手术的安全性后,欣然接受手术治疗。
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在疼痛科刘红军主任的指导下,周渊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孙先生做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此次手术仅用1个小时,通过椎间孔镜,安全、快速、直接地摘除了突出的椎间盘,切口只有7mm,出血量不到5ml,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非常小。术后,孙先生感到效果非常好,手术过程中自己也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疼痛和害怕。“十几年的疼痛竟被这一个小时的手术给解决了,这太不可思议了!”孙先生拉着前来查房的周渊医生,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局麻小创伤,解决大疼痛。椎间孔镜技术是神经外科微侵袭领域的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个镜头通过通道到达突出的椎间盘位置,在显示器的监视下,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刺”,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根除疼痛的一种微侵袭手段,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普时间
1.什么是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创伤最小的手术方法,通过体表7mm的小切口,将脊柱内镜置入到突出的椎间盘表面,用抓钳把突出的髓核组织取出来,解放受压的神经根,解除腰腿痛症状。
2.椎间孔镜技术有哪些优点?
(1)创伤小,切口只有7mm,几乎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康复快,术后平躺6小时病人就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2周取掉腰围下地活动,平均1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3)满意度高,病人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是微侵袭手术中创伤最小、最温和的治疗手段。
3.什么病情适合做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几乎能处理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绝大部分的腰椎管狭窄等病变。
4.椎间孔镜神经损伤的风险大不大?
大部分椎间孔镜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中可以随时和病人互动观察病人的反应,将神经损伤的风险降至最低。
5.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手术后需卧床休息6小时,之后可佩戴腰围下地,下地时需侧起侧卧。第一次下地需特别注意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头晕和跌倒,手术2周后可以取掉腰围下地活动,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不要提重物,避免弯腰和久坐等加重腰部负荷的动作,尤其防止急刹车时身体前后剧烈活动导致的腰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