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锦州市考察小凌河和女儿河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时,听取了辽宁今年防汛救灾情况汇报,要求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在最近两年的国内考察途中,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此次来到辽宁锦州,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做好防汛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作出重要指示,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投身防汛救灾工作的积极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感、“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汇聚起全面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一些地方洪涝灾害严重,防汛救灾形势复杂严峻。要打好这场防汛救灾硬仗,就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不断筑牢防汛救灾的责任堤坝。加强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和江河堤防巡查防守,严密防范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加快推进基层防汛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防汛救灾是一场大考,既考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也考验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防汛救灾责任扛在肩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科学有效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感,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着对受灾群众的真情、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责任,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帮扶工作。要紧盯群众急难处用力,努力解决好灾后的燃眉之急,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因灾致贫返贫。要突出做好人员转移避险,按照预防为主、避险为要的原则,细化人员转移安置方案,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加强转移安置人员安全管理。要对受灾群众做好心理疏导,确保受灾群众人心安定、情绪稳定,帮助他们坚定信心重建家园,打造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点燃未来生活的新希望。
以“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是当务之急、民情所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连续奋战作风,切实完成防汛救灾的后续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筑牢重建“责任墙”,加快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把卫生防疫工作摆在灾后恢复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清扫消杀,全面彻底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搭好干群“连心桥”,加快受损房屋的加固维修工作,把各项补助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确保人民群众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要织密抗灾“保障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结合防汛救灾中暴露出的问题短板,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灾减灾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应是长久之计。我们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牢牢把握防汛救灾的主动权,不断提高灾害防御、预警能力,以实际行动筑牢“铜墙铁壁”,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防汛救灾的优异答卷。(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