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止我和你 | 结婚纪念日,他们收到的礼物,是助学学生的高考成绩单

2022年08月03日 20:34:1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人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得一知己,白头偕老。有三对夫妻,他们志同道合,热爱公益,或是扶危济困,或是献血助人。七夕佳节,荔枝新闻联合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推出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将“小爱”融入“大爱”、用“小家”撑起“大家”的浪漫故事

  都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江苏常州的杜宇伟、刘琦平夫妇,每年盛夏时便能迎来“大丰收”—— 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在他们的资助下圆了“大学梦”。

  “你那边参与爱心助学队伍的四十个人,资助了六十五个孩子,我这边是你的几倍了。我这边资助的小李,是博士生,是现在资助学生中最高学历了”……

  比一比谁的团队人多、谁资助的孩子又有了新作为,类似对话,常常出现在夫妇二人的日常中。

  刘琦平是常州市人民检察院的退休干警,她的丈夫杜宇伟,是国家电网常州供电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杜宇伟的父母从事乡村教育,从小就听他们讲了很多帮助贫困学生的故事,深深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当自己有能力之时,杜宇伟也跟随父母的脚步,走上爱心助学的道路。

  2002年,杜宇伟瞒着妻子,用“私房钱”匿名资助了陕西汉中一名三年级的贫困女童。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女儿一样大。

  没想到,两年后,一封介绍孩子情况的来信让这件事“暴露”了。刘琦平便“抱怨”杜宇伟, “我也很想这样去帮助别人”。

  杜宇伟说,之所以没有告诉妻子,因为是妻子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担心她会有看法,没想到却获得了大力支持。

  夫妻俩把平时积攒下来的稿费、讲课费、先进奖励等存入独立账户,用来给结对的贫困学生缴学费、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同事同学、亲戚朋友听说后,也陆续加入进来。

  让夫妻俩感动的是,团队中很多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和他们一起帮助有需要的孩子。

  其中有位志愿者,是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一连资助了三个孩子。他前几天对刘琦平说,目前资助的孩子已参加高考,比一本分数线高,希望再找位孩子开始资助。

  刘琦平本想婉拒,可志愿者说,虽然他的退休工资不高,但每年一两千元还是省得出的,这笔钱对于孩子来讲,是足以改变人生的大事,所以他愿意一直做下去。

  每天,刘琦平都很忙,孩子、资助人、老师、家长不断地和她联系。不过,她乐在其中,“我觉得生活还蛮有意思的,每天都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在夫妻俩看来,结对不是一时兴起,资助学费只是基础,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更重要。

  共同的助学理念和追求,也让夫妻俩的感情更加深厚。在杜宇伟眼中,妻子外向、洋气,自己则相对“老土”,在对部分事情的认识和生活习惯上有很大差异。不过,在爱心助学这件事上,夫妻俩完全一致。

  对此,刘琦平也有同感。她说,“婚姻是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结合体,爱心助学,是我们俩感情的一条很重要的纽带”。

  很快,杜宇伟和刘琦平就将迎来结婚三十二周年纪念日,夫妻俩也收到了最想要的礼物——两人及团队资助的学生中,今年共有27人参加高考,半数孩子超过了本一分数线。

  “每年的七八月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是我收获的季节,比如今年有27个孩子参加高考,明年有18个,后年有29个。”刘琦平说。

  陕西小伙子刘康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在爱心团队资助下,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这天,他打电话给刘琦平,带来了今年10月结婚的好消息。刘康发自肺腑地感谢着刘琦平,希望自己能够回馈社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20年,夫妻俩的爱心助学团队从2人发展到志愿者212人,共资助学生298人,其中已有135人考上大学,80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受助学生也从陕西扩展到新疆、甘肃等地。 

  夫妻俩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孩子们,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不如说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快乐。”         

  随着新学期渐近,夫妻俩和爱心助学团队又开始准备资助一批新的孩子了,爱心还在继续…… 

  记者/周婷婷 许倩 伊宏辉 常州台  编辑/王雨琦  海报设计/贾辰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