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居大易
(作者居大易,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21日,上海市民打开“随申办”APP查看核酸检测记录时,突然发现“划不下去了”,目前最早仅能查7月7日的核酸检测记录。有记者咨询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并得到证实,“随申办”中可查询的核酸检测记录,已由原本的近3个月调整为半个月。
此前,“阳过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不要”等成为困扰部分求职者的难题,引发社会关注。这类群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方舱的建设者和志愿者,他们为抗击新冠疫情、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歧视无异于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阳过的不要”与科学防疫无关,与动态清零政策相悖,是用非理性渲染无谓恐慌,不但不能实现“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目的,反而极易制造矛盾,应该为一个理性、法治社会所坚决杜绝。
其实,为新冠康复者消除歧视,是《传染病防治法》《就业促进法》等的既有规定,也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的要求。7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表示,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7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再次重申: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7月2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对歧视说不:“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
也就是在这部地方性法规出台的同一天,“随申办”缩短了核酸检测记录的查看期限,这是对“求职歧视”的釜底抽薪之举,是用法律和技术共同为劳动者保驾护航的适时之举,能够让新冠康复者的生活、求职之路更加平坦。
针对新冠恐慌,如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查不到阳性记录”正是一剂良策。它从源头上掐断了信息来源,“封存档案”让每一个康复者都能享有平等、公正的机遇。下一步,还需要不断打破技术上的壁垒,全社会每个人也应行动起来,共同建立起对防疫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