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在黎明之前——浅谈电视剧《数风流人物》

2022年06月28日 14:27:48 |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数风流人物》剧照

  1936年2月,陕西省清涧县,北国冬日大雪茫茫,一队人踏雪而来。有一人站在塬上,观察地形,眼见皑皑白雪覆盖山峰,凌凌寒冰封住悍勇黄河,耳听冽冽呼啸,大风高歌。他似在沉思,心中存着国家危亡和广阔天下。那人便是毛泽东。彼时,他与彭德怀带领红一方面军来到清涧县袁家沟,在观察地形后写下《沁园春·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流传至今。

  回顾那段历史,细数风流人物。电视剧《数风流人物》以词为题,从建党初期的故事开始讲起,秉持着“忠于历史,真实还原“的史剧观念,以人叙史,带领观众走进南湖红船,历遍大江南北,奔向新的历史时代。虽有《觉醒年代》的爆红在前,但《数风流人物》纵横开阖与细腻柔情并重,自成一派风格。一口气看了十几集《数风流人物》,在等待更新的空隙,想聊一聊我的几点感受。

  首先,我已许久没有见到如此声光画俱美的电视剧了,看多了流水线上出来的偶像剧,需要这样一部真正具有行业水准的电视剧来矫正审美标准。据网上的报道,该剧使用了4K超清宽幅摄影机进行拍摄,全剧大大小小的场景加起来近三千个。这样高规格的设备与巨大的工程量,意味着更严格的制作标准和更高的观众期待。导演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以我印象最深刻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场为例,马车外大雪纷飞,马车内,李大钊与陈独秀打扮成账房先生和跟班,在小小一方天地内完成了相约建党的伟大约定。正当此时,前方一辆马车因为车辙陷入雪地停在了原地,陈、李二人下车帮忙,此时镜头特写给到了回归正轨的车辙,隐喻我国的历史发展也即将走入正轨。前方马车中的账房先生连声道谢,谢他们帮忙推车,又似感谢他们建党的诺言。“这里(钱袋)空空如也,这里(大脑)收获满满”,陈、李二人大笑,此时景别切换,漫天飞雪中,两人缓缓上车,如同一幅沉静古画,但在其中却带着未来期待。这样极具诗意美的片段还有许多,比如在陈延年被处分后,谭英来到他的屋中探望。此时日光从右侧窗户斜射进屋,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分开了两人的位置,显现出了陈延年的淡漠与疏离。而后在谈话中,谭英来到了陈延年所在的一边,两人的距离拉近,镜头景别也从全景切到了近景,两人如同古典话本中的才子佳人,在斗室内享受片刻宁静。

  《数风流人物》剧照

  其次,剧中人物塑造得极好,目前看来,尤以陈独秀先生的形象为最。从第一集到第十集,观众可以明显感知到一位革命者从激进到沉稳的过程。最初的陈独秀秉性率直,大呼着“恨之愈切,则爱之愈深”“出了研究室就进监狱,出了监狱就回研究室”,甚至有些暴躁,经常因为观点的不同与人争吵。随着时间的流逝,陈独秀的头发逐渐有了银丝,性格也逐渐内敛,沉稳了起来。昔日友人、学生质疑他“示弱”,却不知他热血难凉,只是经历太多波折,学会了曲线做事。关于陈独秀的另一条线索是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与陈乔年。陈独秀家庭观念淡薄,对自己发妻所生的两个儿子缺少关心,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在剧中,陈氏两兄弟坚决不承认陈独秀是自己的父亲,虽然陈独秀口头也说着不在意这两个儿子,却还是在两个儿子登上前往法国的渡轮时奔向码头,远远地看一眼他们。当陈独秀看到陈乔年特意托人带来的《国际歌》翻译稿时,他先是小心翼翼地确认翻译的来源,后又不知所措了起来,他的眼中含泪,手举起又放下,说话的语气故作镇定,嘴硬心软的父亲形象跃然于荧幕之上,一代伟人亦是凡人。在《数风流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革命者的热血与勇敢,也能看到他们的柔情与感动,这正是本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内容概括,历史由人创造,只有写有温度的人,才能写好历史故事。

  《数风流人物》剧照

  最后,想谈谈剧中常常出现的两个关键词——真理、实践。真理是什么?在那个动荡的历史年代,真理是一种信仰,是救亡图存的办法。为了追求真理,李大钊自掏腰包维持组织运转;为了追求真理,蔡和森、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者远渡重洋,奔赴海外求学;为了追求真理,革命者们与夫与兄与友争论不休。思想就是力量,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真理之光照亮革命征程。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体会历史真相,发现新方法新道路的机会。毛泽东在带领全家投身革命前,特意学习了犁田,不仅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牢记劳动人民的艰辛。而后,他放弃在城市高就的机会,回到韶山,建立农村党支部,在和农民朋友的交谈中了解农村问题,开展阻禁平粜运动并取得胜利。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风流人物》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数风流人物》剧照

  在网络上看见这样一条评论:“那些政治课本上被我们用来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曾经被他们当作毕生的信念去奋斗。”这句评论说出了我的心声。从初高中的历史课,到大学学习的专业课,都把这段历史说了又说。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间已经深深刻入脑海。或许是因为太过熟悉,内心对这段历史的处理逐渐理性、冷漠,我有无数个标签可以贴在这段历史之上,却忘记了最初读史的热血沸腾。《数风流人物》重新唤起了那份感动。我感动于他们追求真理时的一片赤诚,我感动于他们如同西西弗斯一般的永不妥协,我感动并感激他们挺身而出的勇气,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愿你我也能做那薪火,传真理,照人民,照世界。

  (韩筱蔓,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1级硕士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