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第四子、燕王朱棣(成祖)的长子朱高炽(仁宗)为其世子,次子朱高煦为高阳郡王。朱高炽生性沉稳仁孝,言行有度,但体态肥胖,且多病。朱高煦则勇武残忍。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朱棣为激励朱高煦,曾抚其背而言:“勉之!世子多疾。”似乎有所暗示,这也使朱高煦多少有了觊觎大位之心。
靖难后,以朱高煦为汉王,封云南。淇国公邱福等以朱高煦功劳卓著,议立为太子。但朱高炽是太祖亲封的世子;朱高煦性情凶狠,多有过失。再加上大学士解缙等人对世子的支持,成祖终于永乐二年(1404)立朱高炽为太子。
解缙所坚持的理由,关键的一点在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宣宗)。《明史·解缙传》载:“储位未定。邱福言:‘汉王功高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太子仁孝。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朱瞻基生于建文元年(1399),自幼聪慧,深得朱棣的喜爱。相传他出生前,朱棣曾梦见太祖授以象征权位的大圭,且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瞻基满月时,朱棣觉其面相正应佳兆。永乐九年(1411)十一月,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明史·朱高煦传》载:“成祖尝命同仁宗谒孝陵。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皇太孙在后应声曰:‘更有后人知警者。’高煦回顾失色。”
按制,藩王应前往封国,但朱高煦以远离京城为由拒不肯行。成祖无可奈何。朱高煦又索求天策卫(明代亲军上十二卫之一,负责护卫宫禁的精锐部队)为护卫,常以唐太宗自比,更要求增加护卫人数,行事任性妄为。永乐十三年(1415),朱高煦改封青州,仍不愿往。成祖疑心他有夺嫡之心,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不肯动身,反而私募兵士,纵使劫掠。又擅杀兵马指挥,僭使御用车马器物。翌年,查得数十起朱高煦的不法行为,成祖大怒,下令褫夺其冠服,废为庶人,囚禁于西华门;还亏太子涕泣上奏,恳求赦免,最后仅削去两护卫,并诛其左右亲信了事。又明年,改封于乐安州。朱高煦不但不感奋自省,反而心怀怨恨。太子几次修书规劝,他都置之不理。
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崩逝。朱高煦之子朱瞻圻从北京秘密派人向朱高煦报告京城情形。仁宗即位,立朱瞻基为太子;同时厚待朱高煦,增其俸禄,赏赐数以万计。由于朱瞻圻的母亲被朱高煦所杀,父子间矛盾很深。朱瞻圻屡屡曝光父亲的恶行。朱高煦为了报复,也向仁宗告发朱瞻圻窥觇朝事。仁宗十分不满,召示朱瞻圻:“汝处父子兄弟间,谗构至此!”为调停此事,他让朱瞻圻去凤陵思过。终仁宗之世,朱高煦都未有重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