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婕 王娟)年轻人爱用帕金森来开玩笑,紧张的手抖一下就自嘲得了“帕金森”,殊不知这个病对老年群体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00万人以上,是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患病率约为1700/10万,并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高。帕金森病虽不是绝症,却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来说,一旦患病就不能治愈。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病情还会逐渐加重,因此需要全程管理。
而今年4·11帕金森日的主题也恰恰是“防疫抗帕,全程管理”。
何谓帕金森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所谓全程管理就是指从患病开始到终生这个阶段中,如何治疗,如何延缓疾病进展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目前,帕金森病按照病情进展,大约分为五个阶段:
Ⅰ期:仅单侧病变
Ⅱ期:双侧轻度病变
Ⅲ期:双侧病变伴早期平衡障碍
Ⅳ期:严重病变需要大量帮助
Ⅴ期: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Ⅱ期之后,如果药效时间缩短,控制效果差,建议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方法来治疗。
这就意味着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应该从早期开始一直到长远都要加以考虑。对此,医院通过多学科的联合诊治(MDT)可以提升帕金森病患者就医体验,也能够保障帕金森病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此次荔枝新闻专访东部战区总医院帕金森病治疗MDT团队,从全程的管理来跟大家聊聊“帕金森”。
确诊前:警惕便秘、嗅觉减退和睡梦中的手舞足蹈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华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华介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但是总体来说接触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等和接触农药比如有机磷、百草枯除草剂,杀虫剂的人群该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此外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也会相对高一些。帕金森的一些早期症状其实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所以家里老人如果有这些症状,家人需要格外留个心眼。
△长期便秘
△嗅觉减退
△夜里睡觉喜欢说梦话,甚至出现手舞足蹈
李华主任表示,这些症状以前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提示,但现在这类的症状也被认为是帕金森的前驱症状即最早期的症状。
遗憾的是目前超过一半的帕金森患者未能识别诊断,很多老人觉得手抖、嗅觉减退和睡眠质量下降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而及时的确诊和药物治疗实际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对病情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确诊后:先药物,病情加重后考虑手术
药物治疗帕金森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对症状缓解和控制非常有效。但是帕金森病人到了中、晚期,症状会愈来愈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将十分痛苦,此时,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的神经外科DBS手术就相对很必要了。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笑亮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笑亮介绍,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手术即深部脑刺激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式将刺激电极植入脑的深部神经核团或其它神经组织,然后进行电刺激,改变相应核团和神经环路的兴奋性,从而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下面是DBS手术的一些常见问题,王笑亮主任给出的答复和建议。
△这个手术要往脑袋里放东西,风险有多大?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脑起搏器算是一个微创手术,创面消,出血量低,术后康复快的手术。可逆:没有永久性神经或者神经电生理损伤;可调节: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刺激参数,可同时改善双侧肢体症状,延长开期时间。能使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脑袋上会挂一个怪东西吗?
放心!看不出来!手术头部两根电极插入脑部,电极直径1.3毫米,也就是圆珠笔尖粗细,损伤较小,头顶固定电极有一点点隆起,但头发会遮挡,延长线从耳后皮下连接到胸口,胸口放一块电池。外观上基本看不出来。
△术后可以治愈帕金森吗?
帕金森病目前现有的疗法是无法治愈的,而且会不断进展。脑起搏器手术是需要评估的,评估合适的患者才考虑手术,手术可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仍需要吃药,但药量可减少一半以上。
△医生建议手术,但是患者仍想等等?
越早手术,患者手术风险越小,术后改善率越高。而且手术有一定年龄限制,超过75岁,不太建议手术,若手术需要严格评估。还有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比较多,我们对病人的选择是帕金森病2.5期到4期。五期的患者做手术收益不是很大,不建议手术。所以,适合的患者有条件尽量早做手术。
帕金森患者易抑郁,关注他们的情绪健康
一个不可忽略却容易被忽视的数据是,帕金森患者大约有40%-50%都会合并抑郁症,这也是帕金森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家里如果有帕金森患者,一定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况,努力开解的同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