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张蓝图,面向未来。《意见》明确,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刻,这一重磅文件的制定实施,对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推进全民健身深入发展具有方向“导航”作用。从“把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到“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今,全民健身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神州大地朝气蓬勃、活跃升腾的动人风景线。
近年来,各地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全民健身场地配置、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等方面节节发力,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动起来”。到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由“静”向“动”、由“小众”向“大众”……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正深度融合,不断夯实民族强健的根基。
推动全民健身,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从办公室、家里走出来,把业余时间有效花在强身健体上,让健身成为生活的“标配”。应当看到,在不少地方,场地不足、健身场所离家远、载体不新、形式不多等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强供给尤需“跟上来”。对此,《意见》还提出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完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瞄准短板出实招,聚焦需求立起奋斗目标,接力打开了中国体育事业新场景。
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下,“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理念深入人心,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一方面,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乐于走进健身场所,花一定时间为健康“投资”;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再到行业领域,愈发把健身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体教融合、体医融合拓展着全民健身的发展新模式;城市“数分钟健身圈”也让“家门口”健身更加可触可感。
走出去、动起来,每个追梦奋斗的你,不仅要努力工作,更要强身健体、强健体魄,以饱满的精神、奋发的姿态托起更加灿烂的明天。(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