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75亿人次义务植树781亿株,2021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87.5%…请查收美丽中国成绩单

2022年03月12日 08:16:2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转眼间,又是草长莺飞、春光灿烂的时节。城市花木盎然,街头公园、亲水绿道、赏花芳郊,不仅是春光的馈赠,更是绘于山水城林间的生态治理“成绩单”。它们化作可亲可感的幸福,被我们体验见证。

  3月12日植树节,我们以植树造林为起笔,以数据一览碧水蓝天下的蓬勃图景。

 — 绿野 — 

40年全民义务植树781亿株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米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次年早春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自此,植树造林、共建美丽中国,成为每位公民的义务和共识。

  40载过去,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底,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达781亿株(含折算)。

  另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活动开展之初(20世纪80年代),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2%。到201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面积达22044万公顷,增加10517万公顷,几乎翻了一倍。

  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2044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意味着我国森林资源储存了91.86亿吨的碳,每年涵养水源超过6000亿立方米,滞尘量达到61.58亿吨,为我国固碳释氧、保育水土和净化大气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森林”这一概念,还不止存在于森林本身。2004年,我国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增进民生福祉。《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开展此项建设的城市已达441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全国建成绿道近8万公里。“推窗见绿,出门入林”的美好绿意,在众多城市已成日常。

 — 蓝天 — 

2021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占64.3%

优良天数占比87.5%

  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植树造林外,还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稳定下降,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比例由26%上升到37.6%。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3%,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从区域状况看,202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行中,海口、拉萨、舟山、厦门和黄山位列前5。前20名中多为地处浙江、福建、广东的东南沿海城市,部分西南中高海拔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较高,而华中、华北部分城市仍待提升。

 — 碧水 — 

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

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8.2%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拥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但受早年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特别是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2021年1月1日,长江全流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禁渔第一年,超过11万艘渔船停驶,近28万渔民上岸,目前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上游赤水河特有鱼类种类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资源量达到禁捕前的1.95倍。捕捞活动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的误捕和干扰也基本消除,长江里已能发现长江鲟的踪迹。近期恰逢春江水暖,“微笑天使”江豚也在中下游频频戏水腾跃。

  除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累计造林1499.4万公顷,用全国21.4%的土地面积,支撑了全国41.1%的造林面积。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面积38.9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减少5.1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干流首次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将目光投向城市内部,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建部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当年年底,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为66%;2019年底,完成率上升到84%;2020年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十四五”期间,如果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黑臭水体反弹,还会进入生态环境部的“黑名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显示,下一步治理目标将沉入县级城市。2022年6月底前,县级城市需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到2025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2024年完成。

 — 能源 —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努力

  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问题。2020年,中国正式作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成为中国的“碳中和”元年,我国按照“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框架。

  碳达峰和碳中和,意味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如发展氢能与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材料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以及“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产业的变革,对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能源革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条途径,而能源革命的核心则是新能源革命。

  “十四五”规划构画了现代能源体系的蓝图,要求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根据国家能源局逐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升,火电则由2011年的72.3%下降到2021年的54.6%。

  而在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发电装机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从2017年到2021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分别提升5.7%和8.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绘就今朝“只此青绿”的生态长卷。

  编辑 / 王雨琦 

  文 / 王晓萱(实习生)

  图 / 林凌(实习生)

  【参考资料】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新华社. 2021-3-13

  [2] 175亿人次累计义务植树781亿株40年 凝聚义务植树的全民力量. 人民日报. 2021-12-14

  [3]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中国林业网

  [4]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21-05-26

  [5] 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03-1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22-02-28

  [7]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新华社. 2021-11-07

  [8]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8.2%黑臭水体已消除 “十四五”时期瞄准县级城市建成区. 人民日报. 2021-03-31

  [9] 长江禁渔第一年国家财政补偿渔民超200亿元. 新华社微博. 2021-10-13

  [10] 一网发现三尾长江鲟 长江禁渔第一年效果初步显现. 央视网. 2022-1-18

  [11] 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 经济日报. 2021-12-18

  [12] 如何兑现承诺?杜祥琬等四位院士谈碳达峰、碳中和. 碳排放交易网. 2021-4-2

  [13] 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年报数据. 国家能源局

  [14]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文字摘要). 新华社. 2022-3-5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