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在某公司内部聊天群里,行政财务人员发布了一条处罚消息:1月10日,公司群内发布放假通知后,全员2小时内无回复,根据企业微信管理办法,全员罚款200元。此事被网友顶上热搜后,该公司回应称,处罚是根据公司条例和规章制度来进行的。
客观说,公司要求员工及时回复工作群内的消息,在当前的语境下未必算多么苛刻的要求。从礼节的角度来看,公司发布消息,员工在群内作出回应,也属应当。但上升到罚款的高度就让人觉得过了,也触碰了许多职场人的底线。
退一步讲,此事诸多细节值得细品。比如,一条放假通知,真的重要到必须每个员工及时回复吗?或者说,非得两小时内给出回复?而且,全员都未回复,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企业管理者是否首先需要自我反思?正如网友所言,能令全员都不回复群消息,并且盛气凌人地摆出处罚阵势,这样的企业氛围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
类似现象不是首次出现。2018年,宁波某饮品店的店长王女士因为睡得较早,没有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在10分钟内回复消息,于是在10分钟后就遭到辞退。梳理媒体报道可以看到,有公司禁止员工上班时间玩手机,有公司要求员工及时回复群消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奇葩现象——老板半夜在工作群内发红包“钓鱼”,第二天让人事部重点检查深夜抢红包的员工白天的工作表现和绩效;领导要求未及时抢红包的职员必须自己补发200元红包,否则将被移出群……这类事件每每激起舆论反感,企业做法所展示的“霸道”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它投射了当代人对于移动办公时代各种技术管理“强限制”的不适情绪。即时通信软件给工作沟通带来了诸多便利,有些企业却未能好好利用,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原因或许在于,技术的便利放大了企业对员工“强管理”的冲动,并推动了管理权限的无限延伸。这不仅使员工工作和非工作时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也使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乃至企业管理文化被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话语权变得更低,企业对员工的“掌控”继续强化,企业和员工关系的主导权进一步向企业倾斜。从不少企业的制度规定和做法中就可见一斑。
类似的现象不只发生在职场。家长群、基层干部工作群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同样的发生背景。沟通手段的进步带来了参与双方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对各自领域积弊的放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说难也难,因为它折射的是社会对于合理的管理边界、权利边界的共识和维护能力。但说易也易。就拿工作群来说,若消息真的很重要,发布者声明“收到请回复”即可,在多数情况下也可以默认不回应即是“收到”,以降低不必要的打扰和争议。当然,前提是,企业必须有自觉的管理边界感,和对员工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