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三喜
(作者杨三喜,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引发热议。其数据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78%,未就业率为26.22%,一反网友心中很多高校“超高就业率”的印象。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应当看到,受疫情影响,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理想。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公众对一些高校虚假就业数据“挤水分”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如实公布毕业生就业数据,切中舆论痛点,这股“清流”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
找公司批量签就业协议、鼓励学生去劳动力市场随意签就业协议、从网上购买假协议书交差、把学生档案集体存入人才服务中心......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让就业数据更好看,诱导甚至胁迫毕业生造假。为此,教育部多次发布通知,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并且一再重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以遏制一些高校通过各种手段威逼毕业生虚假签约的做法。
真实的数据才最有力量。它是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如实反映,是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能够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虚假的数据再好看,也只是外表光鲜的肥皂泡,无法反映高校与就业市场间存在的真正问题,会影响相关部门的决策判断,并严重损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媒体梳理发现,华中师大毕业生的近五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低于90%。2016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86%,之后持续走低,在2020届降到最低,为72.65%,在2021届时回升至79.05%。给数据挤水分,让数据露真容,这恰恰反映了高校对待毕业生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际上,随着毕业生选择去向的多元化,以及个人就业期待与自身评价之间差异的存在,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也就决定了,就业率或者毕业落实率这些数据不可能都达到90%乃至于100%的水平。
数据的真实性事关决策的科学性,事关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各高校要秉承实事求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如实统计公布就业率;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主管部门、统计部门通过专项核查等方式,严查就业率造假行为,确保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结果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引导高校如实公布就业率数据,社会公众也要破除“就业率迷思”,正确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功能并非单纯为社会培养职业劳动者,正确认识到就业率与办学水平并不能画等号。这其实也是为高校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