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出没,城市如何与野生动物朋友共处?|荔枝时评

2021年12月14日 10:20:2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土土绒

  (作者土土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年来,全国多地野猪出没。对于城区多山的南京来说,野猪更是新闻中的“常客”。从国内首个城市野猪研究对象“1128”,到因为冲进奶茶店而被人们熟知的“奶茶猪”,野猪,成为南京、甚至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偶遇”野猪该怎么办?如何对待闯入城市的野猪?城市是否该为野生动物邻居做出改变?这些不光是实际操作问题,更检验着人们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检验着更高标准的城市治理智慧。

  这些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各地野猪种群数量都有所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人类聚居地日益重叠,“人兽冲突”频繁。就野猪进城这一问题来说,我们首先应该秉持的,是尊重生命的态度。

  面对野猪的频频“亲近”,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害怕或厌恶,而是感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南京林业主管部门还专门推出了《南京野猪偶遇地图》,呆萌的野猪形象、提示野猪出没频率的红黄标识、详尽的“相遇”贴士,让网友会心一笑,大赞贴心。这是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的表现,也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温暖表达。

  秉持尊重的态度,才能在监测研究中增进了解。正如专家所说:“要想和野生动物相处好,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对‘动物邻居’的了解。”目前,我们对各地野猪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环境容量、生活范围等基本信息还不够清楚,对野猪进城的原因,也有多种猜测,莫衷一是。那么,如何对待野猪出没问题,就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为此,目前已有很多城市在野生动物出没之处布设红外相机,监测它们的行踪和生活状态。这些监测数据为了解野生动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了解的基础之上,防控和管理缺一不可。对待包括野猪在内的野生动物,既不能一味喊打喊杀,将其赶入密林深处,也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任由种群无限度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南京为例,面对“误入”城区的野猪,不是简单的驱赶或捕捉,而是由动物园成立的专业团队,将其麻醉控制之后带回“本土动物保育区”,经过“体检”、治疗、系列评估之后,决定是放归山林还是留在动物园。

  另一方面,在野猪活动较为频繁的林区路口设置警示牌和语音提示,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相关部门还制作并发放了野猪危害防范相关宣传手册,进行安全防范宣教,告知市民“路遇”野猪如何躲避,并提醒市民可报警寻求控制伤害等。

  在科学的防控和管理之外,还需要更为长远的考量。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城市规划应将野生动物考虑在内,为它们预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比如尽可能增加公园和绿地,并在两者之间用生态廊道来串联。野生动物能通过生态廊道穿行,也就从源头上减少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在城市相遇、直接冲突的机会。

  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其中,曾于2000年被列入“三有名录”的野猪已被删除。专家认为,这是对将来持续性的野猪种群数量调控扫清法律障碍。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城市和自然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城市之中“猪出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的新视角,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探寻“猪事顺遂”的解决方案。从“不打不相识”到和平共处,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