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这块“瑰宝”将回填保护再度“安眠”,出土文物与你有约

2021年12月06日 06:41:22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数年前“重见天日”的千古名刹掘港国清寺遗址,将再度回归安眠地下的状态。记者现场探访获悉,国清寺遗址回填保护工程已经展开,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施工前的筹备工作,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已得到有效保护。

掘港国清寺遗址位置图。

  踏访遗址:

  当年勘探挖沟正好卡在唐砖上

  在如东县城掘港镇江海东路北侧,有一片被居民小区所包围的保护棚,其下方就是国清寺遗址发掘区。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南大考古团队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遗址本体进行扫描、清理。

国清寺遗址现场示意图。

考古人员现场记录遗址文物情况。

  2017年,考古专家就是在这片即将投入商业开发的地块上,挖出了一个唐宋时期的寺庙建筑遗迹,抢救下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最重要的遗产点之一。

  如东县博物馆负责人康津告诉记者,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率领的团队,从2017年9月开始在这里展开考古挖掘。经过前几轮试挖,尽管也发现了地下文化层的堆积,但无法确定是否能找到唐宋寺庙遗址。那年秋冬之际,考古人员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他们又深挖了几排沟,其中一条卡在一个残存的建筑上。经过考古专家确认,这里正是一面唐代墙体!据记载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国清寺,由此揭开了神秘面纱。

  2015年6月,有关部门围绕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对全省重要的相关遗产点进行调查,初步确认了掘港国清寺遗址潜在价值。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率队对掘港国清寺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新的考古发现包括唐宋时期的国清寺各类遗迹10多处,出土文物标本数千件,其中出土瓷器上有“国清”“方丈”等墨书款。此前,长江下游特别是近海地区的唐代寺庙建筑遗址不多。而这次考古发掘是南方地区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一个中等规模唐宋寺庙的整体布局,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出土文物中的有“国清”字样的瓷器。新华社

  2018年4月,因掘港国清寺遗址的发现,南通市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联盟城市。2019年3月,国清寺遗址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对其后续的保护被提上日程。遗址在考古发掘后,会进入迅速失水的阶段,含水率骤降引起收缩开裂。尽管搭建了临时防护棚,但寒潮、雨雪、高温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会给遗址带来更大破坏,应首先对建筑基址发掘区进行回填保护。

  如东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杰向记者介绍,掘港国清寺遗址回填保护设计方案,已经获得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设计方案坚持遗址最少干预、不改变原状及回填可逆性的原则,在保护优先前提下,综合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优势,采取一切可行性的手段增强遗址抵御外来侵害的能力。当遗址完成回填之后,这块区域将建为国清寺遗址公园,通过整体景观布局体现遗址的内涵和历史风貌,让这里成为一道厚实而亮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

  回眸沧桑:

  印证圆仁及遣唐使传奇的落脚点

  掘港国清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行满所建,历经千余年到1968年被完全拆除。

  公元838年,日本遣唐史上规模、影响最大的第十三批遣唐使团弃海登陆、驻留休整的第一站就是掘港国清寺。在日本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的日本高僧圆仁,随该使团入唐求法拜谒国清寺,住寺达半月之久。这也是日本最后一批遣唐使团。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

  圆仁法师入唐求法9年7个月,他用汉语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成为探寻晚唐社会风貌的绝佳史料,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世界三大旅行记”。

  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首次描写的“掘港”“国清寺”,是这些地名最早见诸文字的珍贵史料。圆仁书中涉及在中国到过的重要地点大约有10处以上,但是目前真正有唐代考古遗迹的,只有掘港国清寺,足见其意义之重。圆仁是日本天台宗三祖之一,他入唐求法的初衷是参拜天台祖庭浙江国清寺,谁知竟在漂泊上岸后停驻于掘港国清寺,这也称得上一段文化交流的传奇。


日媒《朝日新闻》报道掘港国清寺遗址发掘成果。

  如东国清寺的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揭示了许多隐藏的大历史。圆仁在书中还写到经过“掘沟”“如皋镇”前往扬州的历程,掘港国清寺考古新发现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及国内文献相互印证,解开了圆仁所述的隋代开“掘沟”的历史疑点。

  “没有掘沟就没有掘港,没有掘港就没有国清寺,这是一个逻辑关系。”贺云翱教授在国清寺考古项目验收时曾判断,因为只有通过“掘沟”运河联通了海洋,才带来了遣唐使等外国人,才有了通关及接待的行政需要,才使得国清寺这样的滨海佛寺与唐代日本遣唐使团发生关联。考古发现的唐宋国清寺遗址也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上的重要一环。

  市文广旅局文物处负责人姜振华告诉记者,掘港国清寺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文化带的相互交融之处,目前包括南通在内的28个海丝申遗城市正在开展联合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如果申遗成功,掘港国清寺遗址将会以大运河与海丝两大世遗的交汇点备受瞩目。

  揭秘瑰宝:

  国清寺遗址出土文物与你有约

  “我在如东画文物,已经好几个月了。”记者在如东县博物馆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南大的和鹏老师时,他正对着一件文物精心描画。在旁边的纸箱里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叠画稿。国清寺遗址出土文物除少量为晚唐时期外,以宋元时期为主,包括瓷器、建筑构件、紫砂陶器、石雕、铜钱等。

南大团队工作人员在精心绘制文物图。

  南大考古团队的刘成老师这几年一直在贺云翱教授的指导下联系掘港国清寺遗址项目。这次他们赶在遗址回填工程实施之前,到现场进行精准的3D扫描,而后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照相、绘图、描述、排版,为考古报告的出版展开整理工作。


工作人员对遗址进行三维激光扫描。

  刘成说,考古团队在现场清理遗迹时,用高科技手段将原始数据收集保留下来,同时又以各种方式为文物“留住记忆”。将来实施回填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资料做很多事情,比如模拟展示现场、复原古代建筑,还可以开创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让你穿越时空重回当年的国清寺。


工作人员手绘的国清寺文物图。

  据了解,对于国清寺遗址地表下唐宋时期莲花柱础石等十多处文化遗迹,将以建模复制的方法展现给世人。而遗址出土文物标本,将会在新开辟的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


莲花柱础遗迹照。

  据悉,将来对于国清寺遗址文物的保护利用,一是在遗址范围内以精致的原址场地进行展示,二是筹建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包括国清寺遗址出土文物在内的,代表南通江海文化和具有鲜明海丝特征的文物。让这些拂去千百年尘埃的文物,向你讲述一段段传奇故事。

  (来源:南通发布,编辑/程梦青)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