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玲娜贝儿,值得喜欢吗?|青年说

2021年11月09日 10:35:0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观点A:我为什么不喜欢玲娜贝儿

  文/高雨曦(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要说当下中国顶流女明星,当属那只粉红色的小狐狸——玲娜贝儿。凭借可爱的外表和灵动的表现,玲娜贝儿俨然已成为迪士尼目前最亮眼的名片。自9月底亮相以来,它已斩获几十次微博热搜,数万超话粉丝,原价七倍的周边公仔……不少“妈粉”每天最大的指望,就是互动视频里“儿儿”的可爱模样。

  但我不喜欢玲娜贝儿。倒不是不喜欢可爱的事物,只是这份可爱明明那么单薄,却来势汹汹。作为迪士尼新的财富密码,它是合格的:漂亮的外形、积极的营销、丰富的周边,应有尽有。但作为一个IP,一个虚拟形象,它最大的生命力,可能并不是它自己,而是头套下面的人类演员。

  玲娜贝儿并不是第一个没有故事和背景就“横空出道”的形象。至少在迪士尼,玲娜贝儿所在的“达菲和他的朋友们”都不是传统的作品中的角色,靠丰富的剧情打动人,而是通过简单的人设和可爱的外表,以碎片化营销的方式在互联网迅速辐射开来。这与娱乐公司打造流量偶像的方式如出一辙:贩卖人设、制造流量、迅速出道、周边大卖。作品、故事、内涵,这些东西根本不需要,粉丝只需要视觉上的享受,就愿意为此买单。

  当然,玲娜贝儿并不是一具空壳,它的人设一方面来自营销炒作,一方面来自玩偶服装之下的扮演者。让它火出圈的也许不是外表,而是那些与游客巧妙互动、热情回应的瞬间。被叫“儿儿”会不高兴,听到苹果手机会开心,还会摇尾巴、装小松鼠……每每刷到这样的视频,我都不禁问自己:我们喜欢的是那身漂亮的玩偶服,还是里面活生生的人类演员?而现实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人们追捧和关切的,仍然是毛绒公仔的购买渠道和价格。尽管演员为玩偶们赋予了生命,却要保持“不在场”状态,最好不要让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这才是迪士尼童话世界的法则。但没有人格化的演绎,玲娜贝儿便成了完全的物品,因为它甚至没有一部动画、一部电影、一个故事。

  或许你会说,也许在这个充满焦虑和孤独的现代社会,玲娜贝儿只要做到可爱,就足以治愈我们的心灵。但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只能喜欢最表层最单薄的那份可爱。现实是残酷的,这份喜爱不知不觉就被营销带进消费层面,而你的心情或许只能作为利润的注脚。更不必提盗版、黄牛这些乱象还在进一步击碎梦幻。

  倘若外表、人设和营销的公式被默认为常识,成为收割粉丝钱包的常态,我宁愿不要交出我真诚的喜欢。

  观点B:明明知道玲娜贝儿是营销,为何还是喜欢

  文/黄露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顶流女星”玲娜贝儿持续火爆一个多月了。

  在豆瓣一个提问“出道即爆火的明星有谁”的帖子下,“玲娜贝儿”这一回答竟然成为了最高赞。的确,这个于2021年9月29日推出的新形象,从“出道”那天起就风靡了互联网,至今热度未减分毫。为了拯救疫情冲击中持续下滑的业绩、抵抗北京环球影城开业的竞争压力,上海迪士尼铆足力气推出了玲娜贝儿,并且持续将其推上微博热搜。“出道”一个多月,“女明星”玲娜贝儿话题播放量近5亿,超级话题粉丝4.2万。对玲娜贝儿无感的人称其“营销咖”——“不就是资本的手段吗?认真你就是韭菜了”“纯粹无法理解,一个卡通形象也要走流量明星的路线吗?”“都是跟风罢了,过度营销有点病态”……

  然而,这些质疑丝毫不影响部分人对玲娜贝儿的喜爱。很多人这样描述他们的心路历程:“一开始无感,看多了视频就觉得太可爱了!”“知道是营销,可我还是喜欢啊!”数据同样表明,玲娜贝儿的热度绝非虚高。

  如果只是一股潮流,一个多月来热度为何不减反增?如果只是虚假营销,微博话题的讨论量为何成绩亮眼?如果只是从众效应,超话社区里为何真情实感地喊它“宝贝女儿”?为何明知道是营销,却忍不住购买?喜爱玲娜贝儿的人,产生的类似催产素的分泌、多巴胺的快感、沉浸其中的乐趣,很难用营销成功四个字简单概括。

  “顶流女星”只是营销之路,营销得到良好反馈的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这庞大的市场需求正是基于人们的某种情感需求产生。换言之,是都市人的乐园梦,为玲娜贝儿的市场开疆拓土。

  人们很容易感受到玲娜贝儿是可爱的。这种关于“可爱”的认知唤起的是什么?心理学家们发现,可爱的事物会唤醒一种名为“被爱感动”的特殊情绪,人们因此感到温暖、安全、精神振奋。在这个意义上,玲娜贝儿的“颜值”不是其成为顶流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玲娜贝儿及其所代表的迪士尼乐园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情绪,让人们在看到它的时候,感受到开心、激动、沉迷,甚至暂时逃离了现实压力。

  都市人离不开乐园梦,迪士尼是优秀的造梦者。尽管聊天软件LINE名下 LINE FRIENDS系列的布朗熊、可尼兔因为缺乏故事而热度降低,但玲娜贝儿的同事星黛露,2018年推出的同系列跳舞兔子,至今还是迪士尼最好卖周边的形象之一。这足以说明迪士尼的造梦能力,他们懂得如何让消费者和卡通形象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长期以来,迪士尼总是梦幻的代表、童真的符号,可爱的集合。它刻意营造了现实的桃花源、理想的避难所、可达的永无岛,这恰好让现代人得以进入那方天地,做个深呼吸。《现代性》一书如此写道:“这些敏于算计的都市人,越来越表现出克制、冷漠、千篇一律的退隐状态。人们的分明个性在不断地消失。而且,都市中物质文化的主宰,都市中压倒性的劳动分工,使个体越来越孤立。”在以契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交付真心变得困难,情感宣泄变得奢侈。我们将美好的幻想投射到卡通形象上,在自己与卡通形象的互动中收获反馈,在向卡通形象释放爱意的时候收获温暖。我们允许无害的卡通形象进入我们自己的系统,实际上也在疗愈我们的内心。

  玲娜贝儿只是一个形象。当人们表达对它的喜爱,同时也是在展露对乐园的热爱,它在互动中被赋予意义。类似玲娜贝儿的卡通形象,是现代人仍保留的纯真、渴望的温暖、相信的善良、珍藏的勇气。他们固然可爱,但绝不仅仅是可爱;他们固然营销,但这反倒像是契合了某种宣言——人们可以借助玲娜贝儿,直接表达对成人世界的一些小的反抗,对乐园乌托邦的信任和宝爱。

  所以,营销咖又怎样呢?没有玲娜贝儿,也会有星黛露,有其他卡通形象,作为符号来表达现代人内心的乐园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