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 | 要不要把爱好变成职业?

2021年10月28日 14:04:2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时常念叨着“不忘初心”,什么是“初心”呢?它往往是我们行动的开始。

  《落语与我》是日本落语艺术家桂米朝的人生回忆,从落语的历史到落语的表演,再到落语的艺术之美,落语的魅力尽在其中。桂米朝在书中提到,“偶尔在客人面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一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那种快乐真是无法言喻的”。

  初心之于桂米朝,是创作中的那份快乐,不是外界赞誉的声音,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仅能从爱好中体会到快乐,也得承受它带来的痛苦。如果能力有限、时运不济,清贫、孤独、误解、指责……这些都如影随形。

  比如,很多人的爱好是旅行,但很少有人决心去践行。当我们打工的时候,日常工作中的安慰剂是订机票、看酒店;而当我们把它当作事业,赶飞机成了常态,出去玩成了任务,外出一趟就得总结出几千字的文章,还要克服各种困难,失去稳定的收入,这时候会开始质疑:这和上班有什么区别?它甚至不如上班。

  再比如,你刚好有些才华,理想是成为小说家,可又惦记发财致富。没人看的小说,写写就寂寞了,不甘于落于人后开始玩起内容营销,一边赚人气一边洗粉丝,最后开始说一些你自己并不相信但粉丝一定买单的话,随后走入流量带货的行列。这个时候你乐呵呵地卯足劲攥钱,又有什么精力搞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小说创作?

  如果只是为了名声或财富,那不如放弃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吧,因为那只会耗损你那份不牢靠的爱。选择把爱好变成职业的,是真正内心强大且吃得了苦的人。他们敢于赌这一把,即便一败涂地,也不枉此生,对不起别人,但不愧于自己。

  再上升一下,不仅仅是“爱好”,这大概也是爱的本质。“爱”中的痛苦与牺牲并不比美好与收获少。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的最难堪的一面,又凭什么拥有我好的一面”?

  很多感情,止步于喜欢和欣赏,不愿意妥协,不愿意付出,那就根本不是所谓“爱情”。当我们每天在通过爱情寻找婚姻的时候,思前想后,精打细算,为的是想留条后路,不想输得难看。

  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大概也只能交出一份六十分的答卷,把爱好变成职业,用爱情诠释婚姻,这些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与能力,也需要修炼和坚持。

  落语是一门日本的传统艺术,有些类似于我国的评书。表演者身着和服,手持折扇,在高台上跪坐,直接面对观众,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与评书不同,落语的表演者不采用第三人称,而是通过声音、体态、动作、眼神的变化,构建一个空间,扮演多个角色,自己则消失在故事当中。因此,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表演者也会带来完全迥异的效果。

  动画《昭和元禄落语心中》

  一个出色的落语家,需要多年的积累和锤炼。《落语与我》的作者桂米朝是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文化勋章获得者,这一头衔类似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日语中则有个风趣形象的词叫“人间国宝”,直译过来就是“人类国宝”。《落语与我》从通俗的角度讲解了落语这门传统艺术,同时简要回顾了其发展历史和代表人物。

  落语,是桂先生解读世界的方式。

  他在磨练技艺、深入探索的过程中,经历过困惑和挫败,也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一开始,落语是桂先生感兴趣的爱好,随后变成苦忧参半的职业,最后从中领悟到豁达的人生,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也是桂先生一生的事业。

  桂米朝

  事物由盛转衰是一自然规律,面对传统艺术的自然消亡,桂先生表示无力但不悲观。他对传统艺术中“无可替代”的部分是有信心的。比如钢筋水泥的建筑不依赖空调无法居住,木质的房屋却能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温度,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取代的自然之美,是人心中质朴原始的那部分。

  落语也是一样,不依赖话筒“物的音”而坚持“人的声”;不通过电视录像,而是在寄席中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这些都是技术无法还原的韵味和妙趣。

  年轻的桂米朝

  桂先生从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老艺术家,没有试图苦口婆心地唤起当代人对传统艺术的尊敬和推崇。在本书的最后,甚至提到自己是个“什么活都不干每天无所事事”的艺人,认为老年后潦倒凄苦的生活是理所应当。

  明明做了很了不起的事,却打心眼里觉得不算什么。是美人而不自知,这种状态是最令人欣赏的。绝非故作姿态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流露。大概如此认真、豁达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桂先生在业界所取得的成绩。

  不愧对这份职业,不愧对大家的喜爱,更不愧对自己选择的初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