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 | 大师与我们的距离

2021年09月23日 17:44:3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当我们走进书店选择图书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当代的作品吸引,因为它们的作者更显亲近,我们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艰难求生,拥有共通的快乐与痛苦,使用熟悉的语言和词句。我们可能会对那些百年前的名著心怀敬畏,缺乏去认真阅读它们的动力和勇气。

  然而,经典之所以可以流传百年,在于它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当我们抛开成见打开它,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最后的作品,全书收录了十篇遐想录,卢梭称这些作品是“为自己而作”,是他“下意识创下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也就是今人曾谈论不休的散文诗”。

  为了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我做了一个有点好笑的决定:在去高纬度林区旅行的路上带上了它,希望能在冬日四下无人的环境中试着体会“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读到一半,发现卢梭竟然也有纠结又无奈的心境:“我从未真正属于过这个满是障碍、义务、责任的世俗社会,只要我察觉到了束缚的存在,无论这束缚是出于自身还是源于他人,我立即反叛起来……于是我成了一个无用的人。”

  我急着和旅伴分享我的阅读感受,却发现鸡同鸭讲,对话很结束。所以,这次效仿大师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之旅行阅读计划是一次失败的做作表演:试图与人达成共识,观点涣散表达苍白,无论是“孤独”还是“遐想”,都不太成功。

  唯有“漫步”体验了百分之八百。这一趟出行走了很多路,每天维持在13公里以上。每到吃饭和购物时我都意兴阑珊,唯有大踏步前进时打了鸡血,像一台永动机。漫步对于我,不完全是观赏风景,在苍茫的雪地里寻找车站,穿过老旧的城市和民居,这些都很有意思。脚踏实地的感受前方未知的道路,这种可控范围内的无拘束令我上瘾。

  旅行结束时,走了很多路,问题想不透,书却读完了,很喜欢,但严重怀疑自己的“感同身受”是一场对伟大思想家的误解。《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晚年的作品,伟大先驱怎可能有与我相似的精神困境?读了译者袁筱一老师的再版后记,却似乎清楚了些:“孤独、漫步应该是大部分人在青春时代最向往的境遇和行动。因为它们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自由。”

  这困惑大概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忠于自我,那不可抗拒地需要面对孤独。走过了被赋予“自由”这份权利的青春,到了需要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年岁,如果依旧坚定地遵循内心的标准,那这份孤独将不仅是客观上的独身一人,还将意味着与周遭的人、社会舆论、生存环境甚至整个时代的格格不入。也许得背负自私和冷酷,去充分感受矛盾和痛苦。

  太少人能够承受这种孤独,或者享用这份自由了,这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吧。

  “永远年轻——Forever yong”这句感动无数人的口号,不是一场热泪盈眶的自我感动,它更像是徘徊在丛林里,体会生命的复杂、迷惘,独自寻找出口,不妥协,不放弃,也得不到解脱。

  所以,“永远年轻”真的是一句祝福吗?你有独自穿过密林的底气和力量吗?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