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个城市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扫街地图。
南京是座很中性的城市,气候忽冷忽热,气质可萌可御。它有沧桑的历史感,也有突破的后现代——
张扬个性的文艺范拥抱热河南路和山阴路
热爱生活的都市咖散落在上海路、南秀村的咖啡馆
新中产们会打卡大河西热门的网红店,也会去北门桥吃最正宗的柴火馄钝。
众声喧哗,各取所需。
工作太忙碌,两点一线、三点一线,有时会形成自己的活动区域,即便生活在一座城市,也会对其他地名茫然或陌生。
南京的夏天,有梅雨季挥之不去的潮湿,有三伏天席卷而来的热浪,这样带点迷幻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用来探访些平时不太涉足、或被忽视的街道,重遇旧时光,打捞新鲜感,开启一段重新认识家乡的发现之旅。
AM 8:00
灵谷寺路
早起福利,在空无一人的校园晨跑
从下马坊下车,南京体育学院民国风的牌楼和大草坪,一直是南京市民郊游踏青、创作大片的不二之选。而从灵谷寺路进入,正门进入学院,同样是绝佳的取景机位。
体院和南京的大多数校园一样,进门后两排绿色的梧桐林荫道,让人一秒回归放肆的青春。
暑假期间,上午的校园更是清净,很适合晨跑锻炼,一呼一吸间都是清新与舒畅。
规律的生活带来了时间的富足感。我们在校园里逛了两小时,准备离开时才刚到十点,也就是我平时周末吃早饭的时间,如同白捡了一段假期,让人窃喜。
PM 19:00
昆仑路
夏夜散步,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昆仑路是玄武门外、沿着城墙的一条道路,它很不起眼,但名字却透着一股子“仙气”。“我试图在网络上搜索名字的由来,却一无所获,好像隐匿了自己的身世。”
“虽然低调,但不妨碍我们发现它别致的气质”
以玄武门为中间点,往北的昆仑路绿化极好,却鲜有车辆和行人通过,沉静、单调,隔开了湖光山色的玄武湖公园与车水马龙的中央路,如同一道过渡地带。
往南的一条有高级日料店,也有明档馄钝摊,但比起南京其他的街巷,这里也相对安静,鹅黄色的墙上攀爬着绿色的植物,围墙的瓦片上长出了杂草,好似被遗忘的时光。
我们漫无目的地漂荡,那夜是十五,月色也是极美的。
PM 21:00
长江路
无论在哪儿,都是走在历史里怀旧
1912街区的夜晚非常适合扫街的摄影师出片。顺德鱼生档的前面站一站,都有几个小姑娘跟在后面效仿机位。
这家饮品店就像一个拍摄场景,敢问这张孤独的椅子真是用来坐着喝咖啡的?
一条长江路,半部民国史。汉府饭店、人民大会堂、中央国立美术馆……我一直觉得在长江路拍摄不见得都得装扮成民国女学生的样子,不要试图演绎曾经、抓住现在依旧会有当下的乐趣。
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身边“熟悉”的事物上,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发现。就拿长江路举例,高中三年上学放学,骑车单车来来回回走了至少上百遍,也就是近几年起吧,我们学会了用影像记录生活。
以前停留在记忆层面朦胧的树影、光线、建筑、道路,如今全都可以用镜头捕捉,日后可以重复拿出来翻阅,还原当时的场景。
照片再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瞬间,它曾经发生过,但已经不可能重现了。它好像一种诡计,一种技巧,提醒我们思索自己为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