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风华|包起帆:改革大潮中的发明王

2021年05月14日 21:42:4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江苏卫视于4月30日起每周五晚20:20推出人文讲述类节目《致敬百年风华》,集中讲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及各行各业挥洒青春、努力奋斗的闪光故事。荔枝新闻联合江苏卫视推出“致敬百年风华”特别策划,回望那些革命先驱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们的动人故事,走进他们大江大河般的壮丽人生,致敬百年风华,奋斗正当其时。

  1968年至1981年,十几年里,上海港装卸区,被“木老虎”吞了十四个工人。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兄弟们。”面对工友们的离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码头装卸工,开启了他的发明创造之路,刚刚他成功完成了原木抓斗的试验。这下,工人们可以彻底远离“木老虎”,安心上岗了!

在船舱下进行捆绑的工人

  乘着改革东风,在岗位上搞发明

  1968年,17岁的包起帆开始在上海港码头做装卸工。包起帆介绍,当时的上海港吞吐量只有4300万吨,仅相当于现在两三个礼拜的工作量,压船压货现象非常严重。在包起帆工作的木材装卸区,工人都是在船舱下操作,人力捆绑,伤亡时有发生。如何降低搬运危险?如何提高货运效率?黄沙石子能用抓斗来抓,这个原木能不能用抓斗来抓呢?……包起帆心中有了很多问题和想法,但是,包起帆当时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文化水平,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

包起帆讲改革开放对自己的影响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改革开放。包起帆知道,机会来了。“我们班级里面,考进去80%以上都是高中生和中专生,我只有初中二年级,所以我只能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努力地读书。读好书回来以后,使我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说改革开放造就了我。”

  1981年,包起帆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后,开始“以工代干专门搞技术革新当时的抓斗是一个单索的抓斗,为了让船上的起重机能够用抓斗,包起帆就想发明一种在任意一点上面都可以打开和闭合抓斗的启闭结构。

包起帆演示圆珠笔运作的原理

  一次,包起帆去北京参加会议,收到了一支用来做会议记录的圆珠笔。“按一下,笔芯出来了,再按一下笔芯缩回去了。我想我这个抓斗不也是开一下关一下嘛。就把这个圆珠笔拆开了。

  包起帆是做机械出身,拆开圆珠笔后,就知道它是通过斜面的粘合发生位移的,但有一个地方他还搞不清楚。回到上海后,包起帆赶紧骑着自行车丰华圆珠笔厂,想看看图纸。第一次,他被门卫拦住了;第二次,包起帆带着介绍信找到了丰华圆珠笔厂技术科,但是技术科说图纸一律不对外,包起帆又一次碰了壁

▲▲戳视频,看赵岩松演绎改革大潮中的发明王▲▲

  我想我们能够做一点创新锲而不舍是关键,所以第三次我又到丰华圆珠笔厂去。”包起帆找到了厂长,在厂长的帮助下,终于搞懂了圆珠笔内的揿轮机构原理。“他们技术科长把图纸一打开我就懂了,原来是这个笔套里面还有很细的三根下去,转轮转过来,90度以后,这个角顶在这个键上面笔芯就出来了。再一下转过90,转轮里面一个槽,在弹簧的中间退回来笔芯就缩回去了”  

原木抓斗

  包起帆立刻把这个原理移植到抓斗的启闭结构中间去。原木抓斗终于研制成功了!这一发明成果不仅在全国港口推广,还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既解放了工人人力,又提高了工作安全性。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包起帆把握历史机遇,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技术革新的能手。

  换个身份,带领大家一起创新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龙吴港务公司的状况很不好。龙吴港码头离吴淞口,进来和出去都需要6个小时,成本较高,很多船舶公司不愿意开进来。同时,公司1200名职工还要生活。“当初领导就说包起帆,这个烫手的山芋还是让你去接,为什么呢?你是劳模。而且是已经入了党了,这个重担你不去挑谁去挑?’”包起帆说,“这么多职工看着我们,我们怎么能够双手一摊?所以我觉得唯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企业走出新路来。包起帆接下了这个难题,身份也发生了改变,到上海龙吴港务公司当了经理。

包起帆讲述自己的身份转换

  1995年,当时中国所有的集装箱都是外贸集装箱,包起帆瞄准了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终于在1996年12月15开通了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标准内贸集装箱航线。内贸集装箱不仅搞活了龙吴港码头,还带动了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去年中国的内贸集装箱已经突破了1.05亿标准箱。”

  2000年以后,中国的码头开始了从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变革的时代。“创新,我们现在把它变为一种重大的国策在考虑。实际上也不限于仅仅是技术,产业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只有这些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从码头工人到自己搞科研,再到带领大家一起搞科研,包起帆知道创新是唯一出路。

上海港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码头走向了新生,也让包起帆从第一批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现代物流专家。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却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又投入到新横沙成陆开发和深水港建设等课题研究中。带领着他年轻的党员团队始终奋战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包起帆介绍:“我现在这个科研团队全是党员,年纪轻的只有二十几岁,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把我们一些经验教训传授给他们,把我们的这种奉献的精神传授给他们,使得我们后人能够在我们的基础上面,踏着我们的肩膀能够更高地走到这个世界的前列。”

  在创新的道路上,坚守初心不变

  四十多年,包起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普通工人的缩影。身份在变、地位在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这种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包起帆从未在平凡的岗位上画上创新的句号,用非凡的创新业绩与国家发展同命运、共成长。

包起帆在上海白莲泾码头当工人时的照片

  对当年的自己以及当代的年轻人,包起帆想说:“首先,你应该争取进步,申请入党。第二,你应该好好学习,没有知识你就没有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这种本领。更重要的是,你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面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说,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党能够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才是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时代给了包起帆成长的舞台,而包起帆也真正做到了在改革大潮中敢做先锋、不做过客、不当看客,他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也让创新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戳视频,看包起帆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

  编导/江苏卫视《致敬百年风华》节目组

  记者/荔枝新闻 刘元

  (荔枝新闻&江苏卫视《致敬百年风华》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