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青年科研人 大步向前攀高峰|以吾辈青春 守护锦绣中华

2021年05月01日 18:04:3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5月1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勤劳、奋斗是一代一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坚守的品质。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中车戚墅堰所的李枫,是个80后。2005年,李枫进入中车戚墅堰所技术研发中心,当时“和谐号”动车组刚引进,高铁齿轮传动系统长期被国外垄断且质量问题频发。于是李枫带领团队开始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国产化研发道路,并实现大批量装车。

  目前,大部分“和谐号”动车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实现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 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

  解锁产业瓶颈,像李枫一样的许多江苏青年科技工作者,跑出了创新“加速度”。在基础研究的“无人区”里,许多年轻人也正在挑起大梁。

  “神威·太湖之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2015年,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与组装的关键时期,还在读博的甘霖,同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一起,来到无锡。这其中,有计算架构师、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还有具备气象物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各种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

  当时,因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夏天,他们就跑到机房蹭冷气;晚上困了,他们拉来两把椅子,拼成一张床就睡下了。

  2016年11月,在美国盐湖城的世界超算年会上,甘霖代表中国科研团队领取了“戈登·贝尔”奖。这是一项被誉为世界超算应用领域“诺贝尔奖”的奖项。该奖创办30年来,我国科研团队终于在此大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如今33岁的甘霖,已经是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部长。

  他告诉记者:“我深感80后、9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是非常幸运的一代,当我们投身工作时,正是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关键科学技术布局的高瞻远瞩,成为我们施展才华、努力奋斗的大舞台。”

  为让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未来,江苏每年要立项支持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科研工作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更需要青年科技工作者沉下气、静下心,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信心,攀登更多的科研高峰。

  正如李枫说的那样:“我们的团队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比我还要年轻。大部分是‘85后’,最年轻的是94年出生的。我们作为青年科研人员,要能够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来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高若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