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登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江苏力量”绽放在逐梦九天的征途 | 小苏说

2021年04月23日 17:19:00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

  扬帆起航,逐梦九天。明天(4月24日)将迎来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江苏是制造业强省、军工大省,也是航天大省。我国航天事业已走过65年发展历程,从“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再到火星探测器升空……每一次“飞天”成就,都有江苏力量守望苍穹、天际接力。

  探月问火 江苏高校助力中国航天迈入新阶段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5人获颁“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其中,就有江苏人引以为傲的院士——叶培建。

叶培建

  叶培建,194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中科院院士,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兢兢业业奉献50余年。如今,叶培建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致力于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优秀的航天人才。 

  回顾过去,作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航天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8级校友。

在2021年央视春晚中,孙泽洲分享了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捕获的好消息。

  除了一大批校友在探月、探火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南航更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嫦娥五号、“天问一号”任务中。

  南航团队助力嫦娥五号精准“挖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五号上用于控制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的超声电机,出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团队。与传统电机相比,超声电机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噪声小、无电磁干扰等优点。

  在嫦娥三号和四号探测任务中,超声电机还只是初试锋芒。嫦娥五号任务对超声电机的精度和环境的要求更加严苛。此次装备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的超声电机,重量仅仅46克,定位的角度精度可达0.1度,可满足月球表面零下55℃到零上120℃的极端使用环境。

  仅重4公斤! 南航团队研制“天问一号信标装置

  2020723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背后,高校科研力量功不可没。南航是国内唯一独立承担火星探测器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承担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工作。整个信标系统装置重量为4公斤,内部核心机电只有火柴盒大小。

信标装置样品

  “火星探测器的信标装置相当于黑匣子加上信标系统。火星探测器信标项目主任设计师、南航航天学院张子健副教授介绍,这套信标装置,能够保障高强度冲击、极寒等极端环境下的数据通信,还可以记录探测器着陆火星的行动轨道,在国内外都称得上是首创。

  “长五B”首飞成功  “01”指挥员是东大校友

  2020年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01”号指挥员,是航天发射的大脑,是火箭发射任务技术上、指挥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顺利圆满发射的关键。此次发射任务的“01”号指挥员胡旭东,200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胡旭东

  作为一个“80后”,胡旭东生在安徽,学在江苏。本科毕业前夕,西昌发射中心来东南大学招聘,胡旭东第一个就报名了。在西昌,凭着丰富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原理知识、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排故能力,很快成长为最年轻的“01”指挥员。

  随着海南文昌发射基地落成投入使用,胡旭东又来到了这个滨海新阵地。2016年11月3日,万众期待的“长征五号”一飞冲天,背后却是一波三折。火箭先后出现助推液氧排气管泄漏、一级发动机温度居高不下、连接器脱落异常、控制系统信号传输异常等故障,任何一个故障都可能让火箭发射终止。胡旭东果断决策、冷静排障,成功将“长五”送飞。迄今,胡旭东已参与发射任务40余次。

  自己的导航自己造!江苏力量助力北斗问苍穹

  20207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陈忠贵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级校友,他带领着北斗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世界卫星导航领先技术,实现关键产品和元器件的国产化。

陈忠贵

  以星载原子钟为例,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它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测速及授时的精度,是一个国家能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技术之一。北斗二号研制时,原子钟曾从一家瑞士公司引进,但欧盟要求该公司提供的原子钟必须比“伽利略”导航系统低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这让陈忠贵及设计团队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

  于是,在科研团队的攻关之下,我国攻克了铷原子钟、氢原子钟的关键技术,并在北斗导航卫星上使用了这两种原子钟搭配,计时精度达到可每3000万年误差1秒,在某些方面超越了GPS、伽利略等导航系统原子钟和时间基准的性能指标。

  40余年追星揽箭 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从江苏江阴“启航”

  如果留意航天发射新闻,“远望X号”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一个航天发射任务中。

  “远望X号”,指的是远望号测量船队,这是我国唯一一支海上测控力量。它的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仅靠我国本土测控网已不能满足飞行试验要求。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占地球表面面积70%的辽阔海洋。1967年7月18日,建设远洋综合测量船队的“718工程”确立。

  1975年,在江苏江阴,航天远洋测量船队基地在一片滩涂上开始了近3年的艰苦兴建。同时,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也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

  1977年8月31日,“远望”一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在陆地以外不能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

2020年7月,远望号船队3艘测量船布阵太平洋不同海域,护送天问一号升空。

  40余年来,远望号大家族已拥有1到7号七艘测量船,航迹遍布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圆满完成包含神舟、北斗、嫦娥、天问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海上测控任务200多次,取得了海上测控成功率100%的成绩。同时,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远望二十一号、远望二十二号运载火箭运输船,承担起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及长征七号火箭运输任务。

2020年2月5日,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圆满完成了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的海上运输任务。 

  回首中国航天事业65年漫漫征途,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背后,都有江苏人埋头苦干的身影。每一个大国重器的重磅亮相,都有江苏智造的鲜明印记。“十四五”期间,江苏还将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方面贡献力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新闻多一点>>

  戳看专题>>2021年中国航天日更多中国航天日精彩资讯,我苏持续为您播报!

  (文字/刘静 ;责编/周安琪 王晟 ;海报/桂丹 张恒枫;部分资料综合自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荔枝新闻、科技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