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历程中,老将军、老战士们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兢兢业业。目前,有2100多位老将军、老战士生活在江苏。平均年龄高达93岁的他们,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4月23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江苏军地联合开展的“百名战将忆党史”系列报道,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催人奋进的力量。今年的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2周年纪念日,老将军们从不同视角回顾了当年百万雄师在一千多华里战线上“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的壮阔场面。
渡江战役老战士李剑锋今年已96岁高龄,回忆起72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仍心潮澎湃。李老至今还能清晰地唱起当年的“胜利歌”: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力一把劲哪,打到了南京过新年……
1949年4月20日晚11时,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分东、中、西三路强渡长江。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绵延千里的漫长战线上,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飞渡天堑,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浙江省宁波军分区原司令员季凌回忆道:“1949年4月20号晚上召开作战会议,粟裕司令讲当天晚上渡江战役就开始了,大家不要睡觉,后半夜部队实际上已经渡过江了。指挥所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木头机动船,东北野战军缴获的旧器械上拆下来的发动机,安装在了自己造的木船上。”
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郑竹波回忆道:“解放军的船靠岸了,国民党飞机来轰炸了。在距离登陆点地方大概三百米的位置丢了两个炸弹,然后就仓皇地跑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35军一举占领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心——南京,这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步入新的历史。
原海军医学专科学校副政委戴寿春回忆道:“当年我所在的部队35军属于中路兵团,部队很快就占领总统府,把红旗插到总统府的屋顶。当时我们很快就把南京那些风景区、文物都很好地保护起来。”
为保障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从1949年1月底开始,在我党的组织动员下,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支前工作中,夜以继日筹集粮草、铺路架桥,为战役提供了坚强的后勤支援和物资保障,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口号的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为了渡江”,老百姓可以说人人发动起来。仅在小小的靖江,道路修了三百多公里,桥梁架了九十多座,准备船舶二三百条。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既是宝贵的经验,也是郑重的宣言。回忆峥嵘岁月,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将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一只只“小船”,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章斌炜 郑凌 康健 黎明 杨伟东 周忱 严为 李弘非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