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小王子》中文版最受欢迎的译者之一,她是学生眼中的"仙林花仙子",她的梦想是翻译整套圣艾克絮佩里的书籍,她就是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黄荭,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黄葒教授花一般的书房。
走进黄葒位于南大仙林校区和园的家,客厅、餐厅、卧室,处处点缀着精心布置的书架,随着书越来越多,还放不下的,次卧、阳台、阁楼、过道……家里能摆书架的地方就都见缝插针地摆了。
“我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无事花草,闲来翻书。我的经历也很简单:读书,译书,教书。 我不是一个单纯的读者,翻书在我,多半有双重的含义,是随手翻,也常常是随手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经验定格了我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看法,而我居然也在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文字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书。”黄葒这样说道。
黄葒家中最好找的书就是关于杜拉斯的,摆满了书房的一个书橱,外文的、中文的、不同出版社的、学术研究专著、杂志……大学时期开始从事文学翻译,第一本翻译的法国小说就是杜拉斯的《外面的世界》,她利用大四暑假,花了40天时间,完成了20万字的初稿。
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葒说:“相当于每天要翻译六七千字的初稿,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南京的夏天特别热,而且我当时就在女生宿舍著名的南大八舍,当时两台电风扇一台电风扇吹我,另一台电风扇吹电脑,当时用的是很老式的586台式机,散热很差,一热的话会死机。”
杜拉斯创作中的文学艺术理念,以及她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投入,深深触动了黄葒,她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做的都和杜拉斯相关,从翻译《外面的世界》到《杜拉斯传记》 ,再到1962年到1991年期间与杜拉斯相关的重要访谈录以及相关的研究作品,二十多年来,杜拉斯成为影响她学者生涯的重要作家。
黄葒介绍说:“(她作品中)不管是关于爱情,关于女性的成长,甚至是关于社会,用一个女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很多的问题,我都会很感兴趣,而且可能会更有共鸣。杜拉斯又属于触角特别多的一个人,跟我一样,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做菜,她出生在印度支那,很会做越南菜。”
而杜拉斯喜爱花草,追求浪漫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黄葒,位于顶楼的阳台,是她亲手打造的空中花园,种了很多玫瑰,月季以及十几种不知名的花草,书房、卧室、餐厅,也都点缀着干花,她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寄给她的明信片中亲切地称她为"仙林花仙子"。
黄葒说:“我翻译的书里面也有一本柯莱特写的《花事》,编辑觉得这本书篇幅比较小,所以后面我又附了很多我日记当中写花花草草的片段,节选出来附在这个后面。我觉得花草很磨你的性子,而你把这个时间花出去的过程中,某种时候,你也成就了你想要的那个自我。你会被鲜花围绕,你会被各种各样的书,各种各样的作品,遥远的,甚至是古代的,伟大的心灵有沟通,有交流。”
另一个对黄荭有重要影响的法国作家是《小王子》的作者圣艾克絮佩里。
黄葒说:“你每次去阅读它《小王子》的时候,每次阅读感受都不一样,触动你的点也会不一样。透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这个方面《小王子》对小读者在这个层面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年纪长一点,多了一个情感和责任的维度以后,年轻人比较关注的是小王子和玫瑰比较纠结的爱情,大家都会感慨,可惜我当年太年轻,我不知道如何爱她。”
黄葒清楚地记得,2000年圣诞,第一次收到圣艾克絮佩里妻子首次公开的《玫瑰的回忆》原版书籍,便第一时间翻译成中文并出版,从那时,她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希望能在圣艾克絮佩里诞辰130周年,也就是2030年,独自翻译完成他的全集。
“我自己认为他(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行员作家,作为第一批投身航空事业的,又是作家的身份,飞行员给了他一种高度,因为他只有飞到天上。他才会看这个地球,他的视野是不一样的,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所以他的写作和其他的作家非常不一样,我也非常喜欢他作品中诠释出来的人道主义或者是说世界主义的精神。”黄葒说。
作者创造,我再创造,作者思想,我再思想,对所读的每一本好书和坏书都心存感激。阅读是一根神奇的精神纽带,连接着此地和别处的生活,让我们在独孤的阅读中不再感到孤独,面对一样的境遇,感受不同文字和文学的力量,用一样的勇气,一样的坚持。
黄葒说:“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你活只能活一生,但是你通过阅读,通过翻译,你感觉你真的就是不仅是三生三世,你是无数生无数世,因为你经历了更加丰富的人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徐明 通讯员/史梅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