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胸痛、呼吸困难、猝死,背后的“元凶”,很多人会想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其实还有一种心脏瓣膜病,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以往,心脏瓣膜病都要做开胸手术。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创新性地将导管介入技术应用于心脏瓣膜病治疗,患者不需要再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了。
【手术切口仅6毫米!导管介入技术去除患者心脏病变】
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间房子,主动脉瓣膜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这扇门打不开或是关不拢,心脏就会“罢工”,引起一系列症状,比冠心病更加凶险。
这位76岁的老先生被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因为肺功能不好,迟迟没有接受外科治疗。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命悬一线。经多学科医生讨论,南京市第一医院手术团队,决定运用最新的导管介入技术,为他治疗。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俊杰介绍,从腿上切一个小的口子,大概直径6毫米,通过这个口子插入一根导丝,导丝通过心脏狭窄的瓣膜放到左心室,架起一根轨道。沿着这根轨道,送入一个人工瓣膜,定位到原来狭窄的部位给它释放。比起外科开刀来说,它最大的优势不需要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心脏停掉,手术的风险就降低了很多。
医生介绍,我国每年新增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约有20万人,其中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大概有4到5万人,很大一部分为老年患者。目前,医院通过该项技术,治疗了80多位患者,平均年龄在七八十岁。
张俊杰介绍,最早只是用来治疗那些不能耐受外科极高危的手术病人,到中危的外科风险的手术病人,推广到低危的手术病人,这项技术还是有一些适应症的。在手术前要给病人做主动脉分析、心脏彩超,对于一些冠脉开口比较低,瓣叶开口比较长的病人,这些病人不太适合经导管换瓣,因为有潜在冠脉闭塞的风险。
目前,除南京市第一医院外,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都可以开展这项手术。
【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65岁以后要提高警惕】
医生提醒,65岁以上人群心脏瓣膜病发病率直线上升,7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3.3%,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老年人出现心绞痛、晕厥或者气喘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张俊杰介绍,心绞痛在临床上往往有些特点,比如活动后诱发、停下来可以缓解,每次持续的时间是几分钟,所以一旦出现活动、劳累、情绪激动以后,心前区出现压迫感、憋闷感 ,停下来以后可以缓解的话,就需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汪乐萍 王健安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