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文艺课 | 元宵节,中国古人的狂欢夜

2021年02月26日 08:57: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自古就被赋予美好、浪漫、圆满的寓意。为留住这般美满,便有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等。是夜,天上皓月高悬,地上彩灯燃起,人们彻夜狂欢祈福,以示庆贺,尤以唐、宋、明三朝最为隆重。

  今天课代表就和大家聊聊古人过元宵那些事儿。


唐朝时被确立为官方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说法颇多,但真正被确立为官方节日,还是从唐朝开始的。

  为了让大家过好元宵节,唐朝政府暂时取消宵禁。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唐元宵节

  所谓宵禁,就是非特殊情况禁止夜间路上随意走动除了宋朝,我国古代在城市管理上实施宵禁制度。比如,根据《唐六典》、《唐律疏议》等关于长安城门的启、闭和保卫的相关规定,每天晚上,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以六百下“闭门鼓”代表禁夜开始;次日早晨,以四百下“开门鼓”代表禁夜结束。一旦“犯夜”,将受到“笞二十”的惩罚。元宵节期间,宵禁暂时取消“放夜”三天。

  此时举办盛大的灯会已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要素。

  元宵节最初并没有灯会,东汉明帝在位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他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这一节俗逐渐兴起。到了唐朝,除了祈福的愿望,更有了狂欢的意味,皇帝们会斥巨资建灯轮、灯楼。所谓灯轮,从莫高窟壁画来看,是一种多层灯架,整体上看犹如一座佛塔;所谓灯楼,是用彩色绸帛结扎的棚架,用来悬挂灯笼。

莫高窟第433窟中的两座九层灯轮

  据《朝野佥载》记载,睿宗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先天是玄宗的第一个年号,此时睿宗为太上皇)正月十五、十六夜晚,在长安安福门外建了一座灯轮,高约67米,外面饰满华丽的丝绸与金玉,当上面的5万盏灯点燃,就像一棵巨大的花树;与此同时,他还挑选了一千多名少女,装扮一新,在灯轮下踏歌三天三夜,欢乐之极,从未有过。到了玄宗时期,已经不能满足于灯轮,据《岁华纪丽》记载,他曾在东都洛阳的上阳宫建了一座50米高的灯楼,上面悬挂着大量的金宝珠玉,微风吹来,发出清脆的声响。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充满想象的灯楼


宋代时有了情人节的内涵

  两宋时期的元宵节就更热闹了,与唐朝比起来,假期从三天增至五天,而且灯的种类极多,特别注重创新,每年都会推出新品,《乾淳岁时记》中特地介绍了冠于全国、来自苏州的苏灯,直径1米出头,通体用玉色琉璃制成,灯面饰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猜灯谜活动也在此时流行开来,"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南宋  李嵩《观灯图》

  除了灯会,在元宵的街市上,可以看到曲艺杂耍、幻术卖卦、奇术异能、歌舞百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击丸、蹴鞠、踏索、上竿、吞铁剑、演傀儡戏等,最吸引人的还是幻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魔术,比如“使唤蜂蝶”,表演艺人将一匹布折叠,剪出蝴蝶与蜜蜂的形状,蜜蜂与蝴蝶随剪子飞去,待艺人招呼后飞回,而布重新完好如初,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  朱玉  《灯戏图》  

  逛累了,各类小吃也是名目繁多,其中节令食品汤圆就产自宋代,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有“元宵煮食浮圆子”的记载,并表示这种食物寓意团圆。据《武林旧事》记载,当时都城临安的元宵节食品乳糖圆子、科斗粉、水晶脍、韭饼、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龙缠、蜜煎、蜜裹糖、瓜蒌煎、七宝姜馂、十般糖等

  与唐朝女子随便穿件披帛就可以上街不同,宋朝之后的女子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元宵节这天可以出游。难得出趟门,自然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会戴着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等饰品,而且衣服多选择白色,为什么呢?因为在月光下,白衣可以令她们更显清丽脱俗。因此这一天也是男女邂逅或同游的好时机,所以,辛弃疾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


明朝时灯节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虽然假期很少,但从成祖开始,元宵节却整整放十天,而且皇家会耗费大量资金举办鳌山灯会据《皇明通纪》记载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正月元宵,上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鳌山并不是地名,而是用万盏彩灯叠成山形,有十余层,形状似鳌,中间用五色,熠熠生辉,观之眼花缭乱,这个节俗在宋元时期就有了,但到此时进入鼎盛时期。明朝第一届鳌山灯会位于南京紫禁城的午门外,二更时,成祖乘小轿出午门观鳌山,皇后、妃嫔及大臣随后,此时笙歌喧阗,曼舞翩跹,花炮齐放。皇帝离开后,百姓便如潮水般拥向午门,观看鳌山。

《南都繁会图》中的鳌山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后,北京午门外在上元之夜仍然灯火辉煌,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苏州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就描绘了这一情形,这里的鳌山是用松柏树枝为灯棚,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彩灯之间还有各路神仙往来穿梭。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鳌山

  各类花灯分外喜庆且寓意美好,比如,象灯代表“太平有象”,蟹灯取意“富甲天下”,三足金蟾灯隐寓“蟾宫折桂”,兔灯象征“大展宏图”,鹤灯寓意“松鹤延年”……可谓“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 

明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此时的烟火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水平。在《金瓶梅》中,对西门庆放烟花这一段描写得尤为精彩:“彩莲舫,赛月明,一个赶一个,犹如金灯冲散碧天星;紫葡萄,万架千株,好似骊珠倒挂水晶帘。霸玉鞭,到处响亮;地老鼠,串绕人衣。琼盏玉台,端的旋转得好看;银蛾金弹,施逞巧妙难移。八仙捧寿,名显中通;七圣降妖,通身是火。黄烟儿,绿烟儿,氤氲笼罩万堆霞;紧吐莲,慢吐莲,灿烂争开十段锦。一丈菊与烟兰相对,火梨花共落地桃争春。”

明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如今的元宵节,街市上依然火树银花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我们吃汤圆、赏花灯,兴致勃勃,爱之不尽。新春新圆月,愿新的一年,一切圆满!

  我苏特稿 文/五柳

  参考资料:《唐六典》、《唐律疏议》、《朝野佥载》、《岁华纪丽》、《乾淳岁时记》、《东京梦华录》、《平园续稿》、《武林旧事》、《皇明通纪》、《金瓶梅》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