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1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2020年中国和世界的十大科技进展。
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科技进展中,不仅有举世关注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北斗全球组网完成以及深海潜水器、量子计算、中国换流器二号M等重大项目,也有两院院士牵头,带领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团队,在古生物、农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成绩。
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是:
1.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嫦娥五号发射现场 来源:国家航天局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
12月3日23时10分,完成月壤取样后,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
嫦娥五号探测器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起飞 来源:国家航天局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2月20日,重达1731克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正式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2.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北斗三代卫星 来源:国家航天局
在测控、地面运控、星间链路运管、应用验证等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下,此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都已入网,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3.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
2020年6月8日,“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海试归来。此航次中,“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近海底自主航行探测和坐底作业,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填补了我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同年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返航。此次“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奋斗者号模型已在中国科技馆展出 来源:东方IC
4.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
2020年3月26日,自然资源部透露,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可燃冰采集海上平台“蓝鲸一号” 来源:东方IC
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可燃冰,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的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
我国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5.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有小麦“癌症”之称。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且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首次明确并验证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不仅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而且具有广谱的解毒功能。
孔令让带领团队在做研究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进行广泛试验,结果表现良好。该成果为解锁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
6. 科学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中国科学家团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研究的首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为实现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规模化量子模拟机奠定技术基础。
“九章” 来源:中科院
7.科学家重现地球3亿多年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之一。
南京大学樊隽轩教授、沈树忠院士等自建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算取得突破,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其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400倍。新曲线精确刻画出地质历史中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和辐射事件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来源:南京大学
8.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建成
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12月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来源:国家原子能机构
该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
9.科学家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秀雄、王兵发表的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些均为几何分析领域20余年来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该文是几何分析领域内的重大进展,或将推进诸多相关工作。
10.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中美团队获2020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2020年11月19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贾伟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张林峰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应用成果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该项工作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的结合,引领了科学计算从传统的计算模式朝着智能超算的方向前进。
来源: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同日,两院院士还评选揭晓了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科学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
2.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
3.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
4.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5.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6.科研人员绘出迄今最大三维宇宙结构图
7.美研究人员在超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
8.“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9.引力波探测器发现迄今最强黑洞合并事件
10.冷冻电镜技术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碍。
据了解,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7次,旨在使公众了解一年来的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普及科学新知。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本文系荔枝新闻专稿,拒绝一切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