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根本、“小可爱”、老计、汪洋:“战袍”不同,都是英雄丨2020荔枝年度封面人物

2020年12月29日 12:20:5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前语】

  “人是万物的尺度”。时代的洪流,往往是由无数个个体命运去句读。2020年,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的逆行和坚守,纯粹与美好,等待与希望,为这波谲云诡的一年注入了人性的温暖底色。

  岁末年初,让我们在《2020荔枝年度封面人物》与他们重逢,倾听他们的故事,读懂他们的忧喜与顾盼。

  荔枝新闻记者/李爱 摄像/权廉程、夏天 剪辑/万方 设计/贾辰婧

  2020年走进尾声,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未彻底散开,人们各自拼搏,又相互取暖。

  在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里,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年度记忆。他们中有康复后满怀感激,千里单骑送锦旗的爹爹黄根本;有视患者为亲人,被称为“小可爱”的护士李娟娟;有撑起志愿服务力量的社区好人汪洋;也有在疫情期间默默坚守岗位,用文字记录武汉温度的外卖小哥老计。他们彼此不相识,却集结在同一场战役里。

  微光终汇聚成星河,照亮阴霾笼罩下的每一颗心,于平凡中,你我都是非凡英雄。

  生活在继续

  12月14日,一个寻常的冬日上午,黄根本来到老友邓汉成家里吃饭,两人是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铁哥们,“蹭饭”原本是很平常的事,今年却中断了大半年,直到上个月,邓汉成带着家人和黄根本的女儿一起去火车站迎接从南京归来的他时,两家人才得以重新聚回到一张饭桌上。此前因中风而戒了酒的邓汉成,那天还破例陪着黄根本喝了一杯。

喜好骑行的黄根本

  南京,黄根本是骑车去的,前后总共花了七天时间,他此行是为了给南京鼓楼医院的医务人员们送锦旗。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给予武汉重击的时候,74岁的他没能幸免,正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把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早在三月末,当医疗队从武汉撤离前,身体恢复大半的黄根本就对医护人员许诺:“等我好了,一定要去南京看望你们。”

  也许当时并没有谁当回事儿,但这句话深深刻在了黄根本的心上,随后他用半年多的时间进行恢复和锻炼,“70多的人用一个健康的体魄展现在医务人员的面前,这就是给武汉和全国抗疫英雄们最好的回报了!”

李娟娟接受荔枝新闻采访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共有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90后”护师李娟娟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武汉奋战了70余天。

  9月,李娟娟去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们一起接受表彰。她始终觉得在医护人员中,有人比她付出了更多,但既然这份荣誉落在了自己身上,就要“更对得起护士这份职业”。

  从2月2日出发,到4月26日结束隔离回家,抗疫占去李娟娟一年中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回到扬州,工作照常,只不过现在穿行于病房,再也没有防护服带来的笨重感了。采访的当天上午,李娟娟刚值完一个大夜班,眼睛有些浮肿,但精神满满,时不时笑起来,还是那个“小可爱”的模样。

  汪洋同样在9月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回来后,时间被揉碎分割成了若干块,做演讲、入户探访、写材料,恨不得一天能再多个24小时出来。他是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从武钢离职后开始把“好人做成了职业”,一头扎进社区工作,疫情期间,成了一名志愿者,用他的话说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下半年开始,他将自己在抗疫期间拍摄的短视频陆续传到网上,作为2020年的见证。写材料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想把特殊时期身边的人和事好好记录下来,毕竟这一年的经历实在是特别。

  外卖小哥老计也计划着认真写些东西,希望明年能出一本书,因为“今年收获的东西,让我的未来多了一些可能。”他其实并不太愿意去多谈改变,疫情给人们以重创,无数的生命在这一年陨落,但“自己收获的好像都是一些积极的、好的东西,这是事实,我也不会去回避它。”

  在武汉开始招募新冠疫苗志愿者时,老计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倒不是出于对病毒的恐惧,只是觉得自己还能再做点什么,即使疫苗没出来,只要大家保持良好习惯,也可应对了。”

  直面至暗除夕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武汉封城,上千万人的生活被迫暂停、割裂。家在湖北十堰的老计,原本就打算过年期间留在武汉多挣些钱,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但当天订单量大,忙碌让他没时间思考太多。

老计接单送餐

  趁着除夕休息,他开始在网上浏览各种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心头闪过丝丝恐惧。无意间他看到一线的医护人员除夕夜只能吃泡面,而早前查看骑手后台时,就发现积压了许多待送至医院的订单,“他们在前线拼命,后勤却完全跟不上”。

  于是隔天,老计照常出去跑单了。他有意挑选着送往医院的订单,第一单送至中南医院,到了才发现这一单是送往呼吸内科,他壮了壮胆子走进病房,点单的是一个白发大叔,坐在病床上,说话似乎不太方便的样子,老计没多看,将餐食放在桌上就转身离开。第二单送去了武昌医院,相比之下,这里的病人似乎更多,但还保持着一定秩序,和自己原本设想的混乱场景并不一样,这多少让他内心安慰了些许。

  汪洋比老计早一天行动,但和两个姐姐相比,他还是觉得自己出来“晚了些”。早在1月14日,已经从社区医院退休的大姐就穿上了白袍重回工作岗位,汪洋也试着劝过她,“妈在家里眼泪直流”,但大姐说“职业的伦理和家庭的责任,我总要选择一方”,二姐是社区的一名干部,也没闲过,所辖社区第一例确诊患者是她开着自家车送去医院的。

  除夕夜,姐弟三人的父母备齐了一大桌火锅等子女回家团聚,饭桌上却只等来了汪洋和妻儿,而此时汪洋已经没心思吃饭了,他在微信群聊里写:要向姐姐们学习,母亲看到后大声对他说:“你莫去!”

  “你留得住她们吗?她们都出去了,哪一个听你的。”

  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示意汪洋把家里的酒精都带上,7瓶95度的酒精,原本是用来点火锅的。这7瓶酒精随后被汪洋兑了水灌进壶里,在志愿服务初期、物资装备短缺的情况下帮了大忙。

  因为看到许多医护人员都在徒步上下班,汪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义务接送医务工作者。“武汉的医护人员战疫开始得最早、结束得最晚,这场疫情中,他们就是排头兵。”

 汪洋(左上)帮助老人搬家 受访者供图

  没过两天,他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们又收到清腾病区的消息,地点是位于青山区的青衫园养老院,它由闲置的武钢二医院一个住院部改造而成,2003年就曾用作非典定点收治区。与此同时,院里的老人们被安排去楠山康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暂居。

  志愿者们被分作两队,一队负责清理养老院并帮助老人搬去新养老院,一队则负责留下布设床位和接确诊患者入住。两路人马像蚂蚁搬家一样,上上下下、有条不紊地穿行在一幢楼里,“硬是刨出来180张病床,那时候一张病床就是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2月5日,当武汉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万例时,黄根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阳性。 

  黄根本至今都没想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被感染的,毕竟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无恙。

  2月9日,黄根本住上院,起初还能靠着大口吸氧勉强下地打壶开水,后来就连稍稍挪动一下身子都痛苦万分。2月23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女儿又带着他辗转至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光照了进来

  黄根本说,那一天是自己起死回生的开始。在江苏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下,他的病情开始好转,高烧退去,血痰减少,渐渐也能坐起身来,这对他而言已是不小的胜利。

李娟娟闲暇时的手绘 受访者供图

  源源不断的医生和护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李娟娟所在的江苏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专为治疗重症患者组建,从接到通知到正式出发不到24个钟头。头天夜里,母亲硬塞给她一袋“包治百病”的大蒜。隔天上午,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她就带着医院准备的又一箱物资,和同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邵向荣一道出发了。

  一路上,各种忧虑向她涌来,走进病房,床位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仪器中间,滴滴的仪器声伴随着病人时隐时现的粗重喘息,衬得她心跳声格外突出,很快,机器传来的报警声将她引至一张病床前,在一番护理操作中,她渐渐忘记了自己此刻身处何处。

  除了配合医生执行医疗护理外,李娟娟还承担了护工的工作,病人的日常起居也全由她和队友照料着,打水、喂饭,清理排泄物,76岁的刘爹爹是被照顾的患者之一。刚开始他只能用肢体发出个别声响来进行交流,随着身体逐渐好转,摘下呼吸机后,他整个人精神了,与医护人员的交谈一下子多了起来。面对巡房护士的招呼与问候,刘爹爹总是噙着泪连声说好和谢谢,他偶尔也和护士们拉拉家常,活泼的李娟娟让他想起了一般大的孙女,于是就像在家喊孙女一样,称呼她为“小可爱”。两人的日常对话被拍成视频传到了网上,使亿万网友随之动容。

  医护人员为黄根本洗头 受访者供图

  黄根本也有着与刘爹爹相似的感激之情,“那个时候他们把我们当亲人,没有把我们当病人”。一次护士见他头发油得厉害,就提出要给他洗头,但他要强了一辈子,最怕麻烦任何人,连声道不必了不必了,“后来还是拗不过,强制地就给我把头洗了”,黄根本低头笑着回忆那次的经历,只不过当时所有医护人员都穿戴着防护服,分不清谁是谁,“这次去南京的时候,我说一定要看看那个给我洗头的小护士。我见着了,是一个胖乎乎的小丫头,蛮好玩的。”

  随着病区逐渐清零,部分医疗队开始陆续返回,李娟娟也以为自己可以回家了。她住的酒店房间面朝长江,有时看向窗外,她会想象着自己乘一叶小船,顺江回家,这个女孩子还从来没有离家这么久过。 

  但很快,同院比她晚来的队友都陆续走了,她又来到武汉肺科医院继续照顾剩余的重症患者。“我们就是奔着重症来的,既然武汉还需要你,我们就要留下来,要做到最好。”李娟娟始终记着领队当时说过的这句话。

  因为被需要,所以特别。老计一直觉得,骑手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职业,但疫情期间自己的工作好像一下子显得格外重要,不仅仅是送菜买药这样的跑腿服务重要,仅仅是每天穿着醒目的工作服穿行在大街小巷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寂静的城市需要声音,“停摆”的武汉需要动力。

  这动力,来自于全国各地网友。一天,老计在某官方号的一条点赞疫情中默默坚守岗位群体的微博下写道:“外卖小哥也在坚守岗位,我们也需要鼓励”。出乎意料,这条留言火了。

  这动力,来自于全国各地驰援。粮食、蔬菜、口罩等大批物资从四面八方涌来,收费站亟待补足测温人手。很快,由汪洋发起的一支40人的测温点值守服务队如期出现在北湖,那段时间,他进了许多个志愿服务的群,每一个都不下百人,各种招募一经发出,总能快速得到回应。

  汪洋记得很清楚,1月29日下午,他在北湖收费站测温点值守,看到20辆大卡车列队驶来,车身都拉满了红色横幅,写着“湖北加油!武汉雄起!”那一刻他不自觉地掉眼泪,抽噎呼出的雾气蒙住镜片,内心被一团暖意包裹着。

  变与不变

  那段时间,老计一边照常跑单,一边在网上记录着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他的微博动态,并留言打气,而在每天送单的路上,他也时常收获着温暖,有顾客分倒了一瓶子的酒精让他带着,有顾客还给他送过一整盒口罩,有的甚至邀请他进家喝一碗银耳汤;路边小餐馆有专门给骑手们准备的餐饭,10块钱管饱还有不少肉。一切的一切都将他从早前生意失败、欠债而不断自我否定的泥沼里拉了起来。

  如今,老计微博上点赞评论的数量回落至两位数、个位数,他对此倒也不在意,每天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生活,偶尔在跑单时被人认出来就大方打声招呼,他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黄根本(右)与好友邓汉成(左)

  时至今日,邓汉成和记者说起好友黄根本的遭遇时,依旧心疼地止不住哽咽:“我在他面前从来不敢这样表现”。一次,黄根本从东湖游完泳径直来找住在附近的邓汉成,但无论怎么说,他都不肯上楼去。最后两人就在小区院子里,一人坐一条长椅,提着嗓子聊天。那是黄根本痊愈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这场大病似乎没有给黄根本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曾有病友找他诉苦,说总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也不想去上班了。黄根本劝慰他:“管别人呢,你自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黄根本虽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不过现在也不常和朋友聚会了,“我自己要注意点,也不能给别人制造思想负担,况且现在大环境也提倡这样,我觉得很好。”他也从来不去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其他什么并发症,只是生活比以前更加规律了些,走起路来依旧脚底带风,双手插兜行走着的背影看起来和年轻小伙子并无两样。

  武汉解封后的第四天,李娟娟和百余位队友一同启程回家。出发前,她将自己闲暇时画的一幅幅手绘留在了房间,送给前来打扫的志愿者们。一路上,她看到许多站在路边不停招手的人们,耳边不断听到车子鸣笛声。时至今日,说起武汉,李娟娟的双眸里依旧闪着光。

  她最珍视的是疫情期间与患者相互给予的那份家人般的温暖,这是以往的工作中她未曾体会过的,因为她的病人总是在情况平稳后,就转出了ICU。明年她想试试看申请去其他科室轮岗,学一些更新的知识。

汪洋如今依旧工作在社区

  自除夕夜迈出家门,120天里汪洋没回过一次家。大儿子今年要高考,小儿子尚年幼,他害怕把“脏东西”带回去。有一天小儿子来暂住点,敲着窗喊“爸爸,我想你了”,汪洋也硬是把儿子拦在门外,父子俩隔着玻璃说了好一会儿话。

  直到5月23日,他才第一次进家门。那一天,一家人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全市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全部为零。他参加的最后一个抗疫志愿服务是帮助料理去世患者的身后事,此后疫情防控工作几乎贯穿了他后半年的全部工作,额温枪成了入户探访的必备品,“温度相见”从疫情期间一直延续了下来。

  当被问到有没有被疫情改变什么的时候,汪洋一时也答不上来,“不过今年的年夜饭,家人已经商量好了,我们云聚餐。”

  不光是汪洋,对话中,面对疫情带来了何种改变的提问时,每个人好像都很难说得清楚,但又会觉得有一些东西的确悄悄发生了变化,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心底悄然滋长,因而更能直面未知的恐惧。

  或许就像邓汉成所说,这么大的风浪都经历过来了,还怕什么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