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定宇的战疫瞬间是如何定格的?全国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35天投产的“战时速度”是如何炼成的?湖南十八洞村脱贫之后如何不返贫……12月24日,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走进江苏南京,来自全国的12名优秀记者回溯采访一线,分享新闻背后的动人故事。
巡讲会现场
“好记者讲好故事”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共同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南京是今年巡讲活动第一路巡讲团的收官站。
“镜头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眼睛”
在今年年初的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最早进入隔离病房的摄影记者之一,《湖北日报》记者柯皓先后20多次进出“红区”,拍摄了数万张照片,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瞬间。那些照片被广泛转载,成为激励人们战胜疫情的温暖力量。
《湖北日报》记者柯皓
“人民英雄”张定宇的背影正是其中之一。柯皓说:“在等了8个多小时后,住院大楼走廊里出现了张定宇一瘸一拐的背影。”他立即举起相机,一路跟拍,最终在张定宇转身时成功定格。
他说,镜头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眼睛,“透过镜头,我看到了武汉人民的英雄气概,看到了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看到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看到了中国优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记录每个不可能,是时代给予记者最好的馈赠”
年初疫情蔓延,全国就业人口每天至少需要5.33亿只口罩,可国内最大单日产能只有2000万,提高口罩产能刻不容缓。中央紧急部署中国石化建成全国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其中12条生产线落到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扬州广电总台的庞丹阳和团队扎根仪化公司,记录下了这场关于中国制造的硬仗。
扬州广电总台记者庞丹阳
白天,马达轰鸣;入夜,焊花四溅;镜头,也跟着24小时开机。浙江舟山的螺旋压杆机、江苏南京的防火板、湖南邵阳的熔喷头……十多天的全媒体报道,庞丹阳记录下了分布在11个省市的475台上游设备的中国速度。
仅用35天,600名员工和80多家国企全力以赴,熔喷布生产基地投产。3月29日,庞丹阳和团队用16讯道的卫星车12小时直播第一卷熔喷布投产下线。庞丹阳也收到了第一卷熔喷布作为礼物。
巡讲会现场,手握着这卷熔喷布,庞丹阳说:“记录中国速度下的每一个不可能,就是时代给记者最好的馈赠。”
“老乡们赚到钱了,我们黑点又何妨”
“欢迎来到‘帮老乡奔小康’直播间,我是主播‘黑丫头’李雪。”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雪的开场方式别具一格。她带着一盘和田大枣上了台,巡讲会现场成了她的“直播间”。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雪
在过去一年里,李雪和团队跨越2万多公里,在新疆10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做了15场直播,销售额破6300万元。人晒成了“黑丫头”,但她觉得很值,“我要继续和乡亲们一起带货,让更多的人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让更多人知道这一颗颗红枣、一串串葡萄、一个个石榴背后的脱贫故事。”
同样是脱贫攻坚,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聚焦“脱贫之后不返贫”的现实问题,以持续关注4年的十八洞村年轻村民龙金彪在脱贫后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十八洞村脱贫后确保不返贫且一起致富奔小康的探索和实践。作品融合Vlog、动画、手绘漫画等多种形式,既带着泥土味又极具“网感”。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红泉
周红泉说:“龙金彪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在他的身后是无数被改变贫穷命运的中国农民,这样的故事值得被书写。”
巡讲会现场,新华社驻外记者商洋讲述了如何传播中国声音,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完整的中国;求是杂志社记者王文婷分享了康巴汉子斯那定珠在家乡的悬崖峭壁上修通一条“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奋斗路;河北省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高航聚焦京张高铁的普通建设者,搭建起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跨越百年的对话桥梁;岳三猛分享了网红时政公众号“长安街知事”的出圈秘诀……
巡讲团合影
从抗击疫情到脱贫攻坚,从讲好中国故事到搭建世界桥梁,新闻工作者们创作出一批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作品,记录下强劲有力的中国节奏。与时代同行,步履不停,这是对“践行四力”的生动写照,亦是对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