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韶山:红色沃土上的火红日子

2020年12月24日 12:15:0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孟煦 摄像/边仰止 剪辑/杨雨薇 实习生/董家钰

  冬日的湖南韶山有些寒意,但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依然人流如潮。

  许多上了年纪的游客从台阶上走下来时,眼泛泪光,对毛泽东的敬仰和怀念让“到韶山”成为了他们一生的情结。

  人群中也不乏小小的身影。山东的吴女士牵着8岁的儿子的手一边走一边讲解着,儿子刚刚学到过一些关于毛泽东的文章,也开始对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兴趣。吴女士说,“这么大,正是学习的时候,我带他来实地看一看,让他记住毛主席付出的这些努力,给孩子带来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这些故事。”

  从“红薯柴棍养一生”到远近闻亿元村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遗迹和历史文物众多。同时,也是最早被国家公布为革命纪念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包括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广场、滴水洞等在内的著名红色景点群,吸引着每年超过两千万人瞻仰参观。依靠着红色旅游,韶山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就在新中国成立前,韶山村还流行着一句歌谣:“十户人家九户穷,红薯柴棍养一生”。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韶山人面对的还是人均收入不到三百元、“人多田少、产量不高,常吃返销”的现实困境。改革开放以后,勤劳朴实的韶山人民弘扬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中所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硬是在这土地上,蹚出了一条决胜全面小康的奋进之路。

  在产品端发力 为红色旅游提供新的支点 

  临近傍晚,留在韶山的游客多半会选择去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台演出的演员几乎都是韶山本地村民,舞台运用山水实景与多媒体、立体装置多种手段,讲述了毛泽东从走出韶山到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演出从2014年正式商演以来,已经演了1500余场,每年接待游客约23万人,成为韶山一个重要IP。

  名气仅仅是一方面,对于韶山的旅游业态来说,这台实景演出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出品方韶山润泽东方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罗宇对记者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留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式,而且延长了游客的旅游时间。“白天游客可以去故居、纪念馆等地,去感受一些静态的红色教育,晚上可以到剧院来,感受一下动态的、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夜晚的活动丰富了,游客自然也就有了留下的理由,周边的民宿、餐饮业也跟着受益。”

  几十年过去,韶山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几经升级换代,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红色旅游从单一的参观、瞻仰型向兼具瞻仰、体验、教育、会展等于一体的综合型转变。近年来,韶山市还对毛泽东纪念馆等旅游景点进行提质升级,通过幻影成像、三维动态成像、场景写实等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增强游客体验的趣味性。

  两代人做一件事“认真招待好主席的客人”

  “我一直都记得小时候我家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认真招待好主席的客人’。”36岁的韶山“伢子”沈楚华可以说是个“旅二代”。他的母亲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从事旅游接待的村民,“小时候我妈妈开农家乐饭店,我妈那时候就经常说要把菜做好,不能丢人。”

  沈楚华在外工作十多年后回到家乡,他从毛泽东在1959年回韶山所写诗句“别梦依稀咒逝川”中取了民宿的名字“梦稀乡宿”,并且费尽心力搜集了韶山地区的老物件来做装修、装饰,他希望做一个十足“韶山味”的民宿,继续“招待好主席的客人”。

  “来我这里住的人还是以老年人为主,还有就是家庭游比较多。”沈楚华说,“对民宿产品比较认可的主要是80后、90后这个群体,而且当下80、90后群体在家庭消费中有相当的主导权。他们会在网上给自己的父母订一些旅游线路,而他们的父母那一代又属于对毛主席比较有感情的那些人,我这里好多客人都是孩子订房间,父母过来玩,给父母完成心愿。”为了服务好天南地北的客人,沈楚华还提供高铁站接送等附加的免费服务,在他看来,韶山的红色旅游正在从“一日游”模式向体验式的方向走。在这里可以静静地感受韶山的一草一木,慢慢踏过毛主席走过的足迹。

  研学旅行受喜爱 育人富民两不误

  另一个创业者“90后”毛频整个冬天都在银田镇银田村风风火火地跑来跑去,他要协调48户农户来接待研学团队的吃、住,还要安排务农、渔猎等体验项目。在离毛泽东故居20分钟车程的银田村,毛频创立的韶山知行研学实践营地异常受到青少年的欢迎,中小学生们通常以团队的形式集体来研学,行程一般为两天一夜。毛频说,“学生们来到基地可以感受一下毛主席小时候做过的农活,体验当年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第二天再去纪念馆参观,更能够理解先烈为什么舍生忘死地去建立一个新中国。”

  就在今年的红色旅游文化节上,湘潭市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红色旅游既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富民工程。银田村村“两委”考虑引进的项目既要资政育人,又要惠民富民。于是韶山知行研学实践营地采取了“村镇+农户+公司”的一种运营模式,公司来联络客户、设计课程,农户负责接待。毛频介绍道,他们从2019年4月份开始接团,到去年底共接了学生50余批次,3万多人次。全年总营收200多万,其中给农户分发了90多万,平均每户村民增收7000元人民币。

  银田村村民庞海军家就是研学基地的签约农户,丈夫外出务工,孩子都去上大学了,家里就她和婆婆两个人住,空出许多房间。庞海军就把空置的房间收拾出来做营地宿舍,一次性能接待20多个孩子。“像我们农妇只负责学生的吃,早、中、晚三餐,公司里派人负责安全问题,晚上还有巡逻的。”去年一年,庞海军接待了约有500个孩子,从之前务农,到做营地接待,庞海军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小孩子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嘛,都特别兴奋,然后特别喜欢吃我做的菜,说阿姨你做的饭菜真好吃,我下次还会来的。”

  新时代给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韶山人民积极地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等多项事业的融合。让来韶山的人们可瞻革命先烈、观伟人故居,体研学旅行,学红色文化,游美丽乡村,感乡土风情。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也让一方群众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多元发展享受到更多实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