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新疆乌什县托万克麦盖提村:菌菇开出“产业花”

2020年12月19日 09:0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顾敏霞 顾道远 沈颖 史亚楠 乌什台/艾克热木 视频/陈嘉骏 实习生/陈雨璐

  新疆乌什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天山山脉中段南麓,托什干河流经此处并最终汇入塔里木河,让这里山水相依,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明珠”。从乌什县城向东北行进约13公里,在托什干河南岸,坐落着托万克麦盖提村,当地人俗称“七村”。

托万克麦盖提村的“衢州团结新村”牌坊,记录着浙江省对这里的支援建设

  在河水的滋养下,七村的人们历来以种植为生,果树、粮食、蔬菜……但受制于夏热冬寒的气候条件和盐碱含量高的土壤条件,这里作物结构单一,村里人忙忙碌碌,日子却始终紧紧巴巴,挣扎在贫困线下。

  气候和土壤条件客观存在且难以更改,村民的脱贫需求又相当急切,托万克麦盖提村路在何方?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开始在托万克麦盖提驻村,让事情有了转机。“驻村后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这里水资源、林木资源比较丰富,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江介绍,“所以工作队决定以食用菌种植为突破口,带动村庄脱贫致富。”

七村围绕菌类生产建立起多个“孵化园”“培训基地”

  如今,经过3年的发展,托万克麦盖提村已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小康路”,依托菌类种植,村里强产业、兴旅游、促民生,小小的菌菇多点开“花”,村民增收致富,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等多项荣誉,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瞄准“天南木耳第一村” 开出“产业花”

  托万克麦盖提村拥有成片的果树林,树枝修剪是种植过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在过去,村民们将剪掉的树枝拿去烧火或者干脆废弃掉,造成了污染或浪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到达这里后,从这不起眼的树枝入手,加工成为优质菌棒,再种上从浙江引入的黑木耳种植品种,很快获得了成功。

菌棒生产车间

  虽然木耳种植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近两年阿克苏地区的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万棒,产量增大后有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其次,每年11月到来年2月是黑木耳菌棒的休眠期,这四个月大家是没有收入的。从木耳出发,托万克麦盖提村更进了一步。

陈金生(左二)讲解种植技术

  “目前我们村灵芝种植大棚的面积达到了500平方米,生产出来的灵芝制作灵芝孢子粉,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村生态园技术负责人陈金生告诉记者,孢子粉在自然界是非常难以收集的,大约100公斤椴木灵芝才能产出1公斤的孢子粉,因为珍贵,灵芝种植成为村民致富的新渠道,“目前我们一公斤破壁灵芝孢子粉可以卖到一万多元,没破壁的可以卖到七八千元。”

七村种植的灵芝

  李江介绍,像灵芝、柳树菇、猴头菇等菌类,经济效益是好于黑木耳的,为了使优质菌种得到推广,他们打造了菌类孵化园,实行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收购销售全链条经营,打造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食用菌综合平台。

  目前,七村已建成10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44座传统温室大棚、505座木耳拱棚、实现全季节生产。此外,他们着力打造“七村黑木耳”品牌,依托“电商+实体”,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拓宽销售网络,使产品走得更远,畅销新疆内外。“2019年菌类种植给我们村增收60多万元,相信未来还可以更高。”李江说。

菌类温室大棚

  高规格打造生态园 开出“旅游花”

  菌类产业步入正轨,托万克麦盖提村并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结合乡村振兴,依托这里的林业资源,他们又想到了“走旅游路,吃旅游饭”这一致富门径。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时任临时党委委员吴长青向荔枝新闻介绍,他们把村里580亩的林带和零散居住的房屋纳入村集体资产,进行统一开发,建成了七村生态园。在生态园内,民宿住宿、动物观赏、民俗演出、特色美食一应俱全,其中最具有七村特色的,是菌类采摘。

七村生态园

  记者注意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进入现代化的菌类种植大棚,近距离观摩各种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全面了解食用菌的基本常识和栽培技术,还有黑木耳、香菇、袖珍菇、榆黄蘑等菌类可供采摘,这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互动体验。采摘后,游客可以在生态园内品尝亲手采摘的最新鲜的七村菌菇。

  “我们的生态园是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建设的,从打造之初就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吴长青说,“园区坚持生态理念,邀请旅游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专门设计,将园内的7座闲置民宅改造成精品民宿,一屋一品,各具神韵。”荔枝新闻发现,这里还建设有房车营地、露营帐篷,配套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铺设2.6公里的游园木栈道,引入景观水渠,修建瀑布、观景台、拱桥和水上石墩等景观设施,致力于一站式满足游客们多元化的休闲体验。

民宿内景

  据介绍,2019年以来,生态园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余万元,真正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如今,这里已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引擎。

  搭平台、促就业 开出“民生花”

  过去的托万克麦盖提村穷且闭塞,小路崎岖不平,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如今再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则是平坦的柏油路和整齐的民房,村貌焕然一新,这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致力于改善民生密不可分。

村里整洁的民房和马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记者注意到,除搞好基础建设外,无论是做强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业,当地都把新增岗位留给村民,将吸收村民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驱动。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本地就业岗位,乃至组织有条件的村民到外地寻找务工机会……七村最终让全村有劳动能力的744名村民全部实现了就业。

村民进行菌类管理工作

  茹则古丽·赫则木是村生态园的经理,说起自己的就业之路,她连连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托万克麦盖提村土生土长的,成年后嫁到了外乡,但没想到婚姻很快结束,她又带着女儿回到了村里。没有收入来源,这位单亲妈妈只能向父母伸手,步履维艰。为了生活,她只能舍下女儿,到阿克苏当餐馆服务员。

妇女们在从事菌类采摘工作

  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不断说服下,她回到了村里,从最基本的普通话和打字学起,成了一名村干部。2019年,村里要发展旅游,她再一次接受了挑战,到七村生态园开始了新的工作,并最终成为了一名经理,“看着生态园和家里的情况都越来越好了,我打心底里觉得特别高兴。”

村民自家的菌类拱棚

  像茹则古丽一样,托万克麦盖提村的村民依靠强大的集体,或务农、或务工,都拥有了“稳稳的幸福”。凯合日曼原本是贫困户,通过种植木耳,2019年卖了1.4万元;生态园里建了动物园,艾合买提·卡森成为了一名饲养员;菌类种植需要技术员,杰力力·托合提就参加了培训后成功上岗,每月仅合作社的工资就有5000元……

  村民参加就业后收入提上来了,纷纷脱了贫。据介绍,托万克麦盖提村2017年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贫困户人均收入11898元。“下一步我们还要紧锣密鼓扩建菌棒厂,进一步扩大产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使我们七村的现代农业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李江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