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捆绑作业推广收费APP,“自愿”怎么就成了“必须”?|荔枝时评

2020年12月10日 14:17:5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石力月

  (作者石力月,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有网友爆料,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布置作业需要专门下载“爱上学”APP,并且每学期收费100元。有媒体对此事调查后发现,网友爆料属实,但校方声称未有强迫,都是家长“自愿”下载。对此,家长表示,怕自己不交钱是搞特殊,会被特殊针对,只能随大流交钱下载使用APP。实际上,这种以“自愿”的名义收取相关教学费用的情况,多地家长都有所反映。

  家校关系本不是对立的,也并非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在学生培养上占据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平等。家校各司其职、互相促进,才是理想的教育图景。然而,如果教育以外的因素植入了这种本应良性发展的关系,就有可能将其“权力化”。这条新闻里红光小学的做法就有这个风险。

  即使我们不妄自揣测学校的动机,也能看到校方所谓的“自愿”会在家校的不平等关系中导向“必须”。如前所说,孩子进入学龄以后,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扮演配合学校教育的角色,其配合程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然而,配合不等于一味顺从,在健康的教育生态中,家庭教育应当有与学校教育理性协商的空间。但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实际上是没有协商空间的,因为学校与该APP高度绑定的都是家庭必须无条件配合的刚性内容(比如作业),如果不下载,就是对学校的工作不配合,甚至阻碍。这样一来,完全没有“自愿”可言。

  在这种情形下,学校有责任自我审视,避免将不平等的家校关系权力化,以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这既是宏观目标,也是微观准则。学校与学生(及其家庭)不是商品交换关系,不能以商品交换的原则取代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无论在怎样的学校体制下,教育的使命都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它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这意味着,学校必须在市场化、商品化要素引入的问题上格外审慎,防止盘活配置资源“异化”成扭曲家校关系的推手。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教育教学相关的平台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确能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但学校也应当从实际工作出发,理性评估现实所需与平台特性。如今,教育教学工作的“泛平台化”不是个案,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不堪重负的新闻不时爆出,这背后不仅仅是哪一方的问题,而是一些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教育界与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应当共同思考与讨论,今天的学校教育如何在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中优化提升教育质量,厘清使用平台与被平台捆绑的边界,而不是以做加法的形式在内核实质上做减法。

  每次这样的新闻爆出,都是对家校关系乃至教育事业信心的一次损伤,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因此,我们需要有超越个案的关切,深度反思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不断助推教育事业良性运转。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