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结冰”致路人滑倒,“教条之冰”如何破?|荔枝时评

2020年12月01日 14:25:4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洒水导致路面结冰,多位市民连人带车滑倒

  11月29日早高峰时段,山东枣庄建华西路上仅一小会儿就有10多人滑倒,原因是前一晚洒水车洒水导致路面结冰。30日,枣庄市中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发布情况通报,向市民致歉,并承诺在气温低于2℃时立即全面停止洒水作业。同时,加强对辖区内路段洒水作业的管理,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初冬季节洒水作业致路面结冰,导致路人摔倒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似乎成了“年年有、年年讲”但又“年年反复”的季节性问题。

枣庄官方回应

  气温接近零度,如果照常洒水作业,容易导致路面结冰,进而增加交通安全隐患,这应当是常识,更何况布置洒水作业任务的还是环卫部门。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

  此次事件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当地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开回应中交代了这样一个背景:因近期空气干燥,扬尘严重,流感人群较多,为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抑制扬尘,防止流感病毒扩散,我中心按照有关要求定时对城区进行洒水降尘。洒水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落实工作却陷于“按要求”的惯性和教条思维中,缺乏对于环境变化、作业管理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比如,当地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将工作布置下去,而负责具体操作的人员,也同样是遵照统一安排进行洒水作业,可最终却形成了这样一种诡异局面——每个环节每个人都严格按照“要求”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制造了新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定和日常工作机制,这是保障工作效率和规范的基本要求。但是,常态化的机制安排,并不等于“一刀切”、完全剔除弹性空间。除了像这样洒水致路面结冰的情况,下雨天洒水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如果在作业前多考虑一些复杂情况,多做一些应急预案,这类有违常识的现象就会再少一些。

  此外,“洒水结冰”事件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环卫工作的机制问题。有网友透露,有些地区洒水车司机的工资是按照洒水吨数来算的,若此说法属实,那么洒水车自然愿意“多洒”。而一些硬性规定和评价考核过于严苛甚至缺乏实际考量,也容易促使作业人员为避免“违反规定”选择“保险出车”,来规避可能的风险和处罚。

  二是,不管哪个行业,既要有恪守规范、制度的文化,也应该形成健康的内部意见表达氛围。而环卫工作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要畅通普通民众与环卫部门的沟通渠道。像冬季来临气温降低,如果有人提前对洒水作业的合理性表达不同看法,并能够获得回应,或许也能够减少奇葩操作出现的频率。

  总结起来,“洒水结冰”折射出两个方面的常识问题:一方面,再好的制度都要避免“一刀切”,保障机制执行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任何机制设计,都要预留“容错”、“纠错”的空间和动力。做到这两点,就不至于“一错再错”,制度优化的成本也就低得多。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