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如期而至。近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今年“宪法宣传周”将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活动主题。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在我国步入民法典时代的元年,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认真组织好、开展好“宪法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的重要保障。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的信仰。近年来,我国聚焦培育人民的宪法信仰,设立了国家宪法日、连续开展了两个“宪法宣传周”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9年底,开展宪法进公共场所、进宾馆、进万家等活动,先后在2300个车站和2500趟高铁列车播放宪法宣传片;全国共有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有机嵌入宪法法治元素;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在线学习规模超过37亿人次,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弘扬宪法精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在历史交汇点,“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开局,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以更加有力的“宪法之治”开创更有成效的“中国之治”新局面意义重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顺应新变化新要求,以第七个国家宪法日、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为抓手,落实好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进企业、宪法进农村、宪法进机关、宪法进校园、宪法进社区、宪法进军营、宪法进网络”的“一学七进”工作,正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提升“宪法之治”的基础性工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治国理政规律,坚持“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理念,在宪法宣传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从“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明确宪法的权威和地位;到“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明确弘扬宪法精神的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中加快形成、日益丰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高扬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旗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宣传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融通起来,督促党员干部带头学、全面学、深入学,引导人民群众跟进学、持续学、重点学,学出尊崇宪法的更大共识。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七进”是落实“一学”、弘扬宪法精神的基本路径。各地要认真组织好“宪法宣传周”活动,结合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持分层分类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宪法进企业、宪法进农村、宪法进机关、宪法进校园、宪法进社区、宪法进军营、宪法进网络”的学习宣传主题活动,让宪法“看得见”“够得着”;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让宪法“用得上”“落得实”;要结合不同受众的差异性需求、吸收能力、问题短板等,丰富宪法宣传教育形式,让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加精准,让宪法“沉下去”“活起来”,多措并举推动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聚焦“一学七进”,压实责任抓落实,久久为功抓宣传,让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