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企业家有祖国”,一种爱国精神百年弥新。1894年,多年科场失意的张謇赴京会试,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被授予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在民族危难之时,张謇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于是在南通创办起大生纱厂。1899年春,大生纱厂投入生产,为风雨飘摇中的黎民提供了大量的布匹、衣被。1903年4月27日,张謇利用在大生纱厂历年积累未支的个人薪俸,加上筹集的资金,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私立师范学校。到1924年,张謇在南通地区共创办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技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回顾那段历史不难发现,张謇躬身“棉铁主义”救国实践三十余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有祖国”,他身上彰显出来爱国精神更是百年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爱国情怀是企业家应有的价值追求。”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改变旧中国国弱民贫之境况,实业家张謇兴办大生纱厂,躬身“棉铁主义”救国实践三十余载;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支援抗日救亡,“华侨旗帜”陈嘉庚投资设立制药厂为前线供应药品,积极组织捐款献物;我们不会忘记,创办近代化学厂、带头进行公私合营、毅然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企业家王光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势同频共振……历史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走向富强,往往伴随着一批杰出企业的生根开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企业家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彰显了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这也是“企业家有祖国”的真实写照。
“企业家有祖国”,从不是空泛的,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落脚点在于务实的报国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在新时代中国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办好一流企业”,就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就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就要拓展国际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可以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需要同心同向,顺应时代趋势、服务市场所需,企业才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企业家出彩的舞台才会越来越大。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企业的支撑,离不开企业家发挥的重要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努力向张謇一样的企业家先贤和楷模学习,主动肩负起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重任,让“企业家有祖国”焕发新时代光彩。(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