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圆明园,就能让圆明园重生吗?|荔枝时评

2020年11月11日 14:28:3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蒙 

  (作者西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久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近日,国家文物局回复:“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看出,政府对此事的态度非常谨慎。

  其实,“重建圆明园”的话题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至少在2011年时,就曾引起舆论喧哗。这次,“重建圆明园”的话题争论与爱国主义教育绑定在一起,更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理性来看,圆明园遗址目前主要具备双重符号形象,一个是历史文化遗迹,另一个则象征着民族苦难的历史记忆。也正因此,关于重建圆明园的讨论,总是绕不开“国耻”“民族伤痕”之类的概念。

  中国有大量世界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古迹,它们既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往往是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但是,像圆明园遗址这样既具有警示价值又含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可谓十分罕见,这也是其独特之处。如果在原址废墟上翻新重建,则必然损伤其警示价值,其实是一个看起来“漂亮”但实际上意义不大的事情。

  很多人渴望重新看到圆明园盛景的热切心愿,是应当被理解的,但它有很多呈现方式,并不一定非要诉诸于原址上的重建工程。比如,广东省珠海市早在1997年就在当地“重建”了一个圆明园——圆明新园景区,它按照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也带来了不少旅游经济收入。如今,数字技术十分发达,清华大学也开启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很多人将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圆明园的“远程旅游”。不论是实体参观还是虚拟旅行,都有很多替代原址重建的方案。

  其实,“重建圆明园”再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历史废墟的价值。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废墟往往意味着“无用”,但圆明园遗址作为十分著名的历史建筑的废墟,其价值应该得到更加全面与严肃的评估。环顾全球,凭借历史废墟而扬名的建筑不在少数。比如,意大利的庞贝废墟,不仅记录了火山爆发时古人生活的真实场景,还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再如,中国澳门的知名地标大三巴牌坊,其实也是一个老教堂的废墟,但并没有人怀疑过它的文化与旅游价值,它与澳门老城区在一起,都成为澳门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

  因此,我们看待圆明园遗址,应该摒弃“废墟就意味着颓败”“国耻遗迹不好看”之类的简单狭隘思维,而是需要有更加漫长的历史眼光,以及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随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日益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国人对那些历史文化遗迹的看法也会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是否重建圆明园”不再是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问题,而圆明园作为历史废墟的巨大价值也可以得到更多认同。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