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抗战名村”在退役老兵手中辞旧迎新

2020年09月06日 08:20:44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1日,记者前往宿城区罗圩乡武圩村采访,刚到村头,就看到西沙河畔有一座牌坊,牌坊上方刻着“陆家庄”3个字,两边的立柱上写着这样的对联:“昔日抗战名村,今日和谐家园。”退役军人、武圩村党支部书记陆金启介绍,“陆家庄”是武圩村所属的自然村落,也是“抗战名村”的核心区域。

GetAttachment (2)

  村头牌坊

  “牌坊见证了我们村以前的贫穷,也见证着村民们如何过上了小康生活。”陆金启说,拥有720户人家的武圩村虽然地方不大,却是个“老区”。这里曾经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党支部也曾被上级党委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知耻者而后勇,我不相信摆脱不了落后面貌。”陆金启说,他2018年年初临危受命担任武圩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当年就被罗圩乡党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2019年,一直“垫底”的武圩村在全乡目标考核中一跃进入了前三名。

  今年50岁的陆祥曾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抗日战争年代,武圩村是著名的‘抗战名村’,涌现出不少抗战名人志士,在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为了纪念武圩村抗日英烈,2000年7月9日,村民们自发在村里立了‘抗日纪念碑’。如今的武圩村人正迈着豪迈的步伐奔向小康。”陆祥说,以前,当地人思想观念陈旧,大家吃饱了肚子就“小富即安”。两年多的时间,在陆金启的带领下,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我家5口人,两个孩子上学,父亲养羊一年收入一万多块,我在村办厂上班,年收入5万多元,爱人负责打理家里3亩多地,全家一年纯收入六七万元,日子过得很开心。”

“抗战名村”在退役老兵手中蜕变配图(998641)-20200906080914

  村办企业车间

  陆金启1983年参军,在部队服役6年,于1989年退役返乡。“我脱下军装就当了村干部,先后干了7年。”陆金启说,为了改变家庭贫困面貌,他带着爱人靳桂霞和孩子去南京务工,后来他成为一家快递公司的主管,月工资8000多元。“2018年年初,乡党委主要负责人给我打电话,希望我回来挑起武圩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担子。我知道武圩村此前4任党支部书记先后被免职,后来找不到合适的人出来‘挑大梁’,乡党委经过反复考虑,最终选中了我。”陆金启说,第一个反对他回村的是他爱人,原因是村里人心不齐,不富裕,再加上村干部工资低,回来干村党支部书记,经济上算是“亏大了”。“我曾是一名军人,又是一名党员,组织上让我干,说明父老乡亲需要我。”陆金启说,他最终说服了爱人,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的目标就是带领大家走上小康路。”陆金启上任后,首先利用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将闲置十几年的村小校舍利用起来,办起了外墙保温材料厂,又选址办起一个加工出口工作服、防护服的服装厂,村里一大部分闲置劳动力有了就业岗位,在家门口赚到了票子。“村里流转土地1000多亩,利用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每年10万元收益分配给低收入农户。”陆金启说,通过鼓励村民创业就业,村里涌现出不少小老板。不少村民赚到了票子,纷纷到城里买新房。

  记者看到,如今的武圩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里沟渠纵横,岸柳成行,有健身场地,有花草绿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