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高谭
这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行程与“水”紧密相关——18日下午,来到淮河边,在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看淮河水情;19日上午,来到长江边,在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看长江水势水情;19日下午,来到巢湖边,在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大堤看巢湖水势水情。看江看河又看湖,以“水”为线索,我们可以读出习近平总书记安徽之行的一些深远考虑。
今年汛期,多地连遭暴雨袭扰,洪涝灾害频发,安徽等地受灾情况颇为严重。广大干群贯彻落实党中央防汛抗洪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勇斗智斗洪水,积极开展灾后自救,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洪赞歌。习近平总书记安徽之行首站选择王家坝闸,擘画未来治水蓝图,既表现出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关切,也为新时代把握生态保护与生态优势发挥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王家坝闸是淮河汛情的“风向标”,而淮河则是全国防汛的“风向标”。今年淮河流域梅雨季持续时间创1961年来历史纪录,巢湖遭遇了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人民子弟兵、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和广大干部逆流而上战洪魔的英雄气概,王家坝群众危急时刻舍小家为大家开闸蓄洪的非凡壮举,深深地感染、打动我们。科学“斗”水、生态“治”水在夺取淮河抗洪斗争胜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更给了我们有益启迪。
在蒙洼蓄洪区,在巢湖大堤,在薛家洼生态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最多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种植喜水的杞柳,走柳编产业之路;规划兴建保庄圩,实现“人退水进”;卫星、雷达监测系统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尊重规律、注重和谐,把握生态保护与生态优势发挥辩证法,正是淮河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已经在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得到有力证明,启示我们坚定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作出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未来全局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牢牢把握生态发展辩证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高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