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 | 你选择的房子,就是你的样子

2020年07月10日 16:19:3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选择住在哪儿,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你觉得作家会喜欢什么样的城市?

  他们居住的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于居住环境,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安吉拉·卡特被读者们称为“文字女巫”,她是个不安于现状,不知道满足的人;但也是个脚踏实地,一步步开拓自己文学道路的人。

  卡特的一生的移动搬迁史,契合了她人生的多个重要节点。

  二十岁的卡特通过结婚从被母亲溺爱却封闭的童年小屋中逃离,三十岁的她再次从压抑沉闷的婚姻生活中出走。经历了异国他乡的爱恋与心痛后,三十二岁回到英国的卡特觉得“自己是我自己了”,她开始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回到英国后,她在安静的巴斯休养生息,之后又主动回归南伦敦的鲜活热闹。她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拥有了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随后高龄产子,终于成为了母亲。

  《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

  (英)埃德蒙·戈登 著

  晓风 译

  四十岁的卡特,总是受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各个大学的邀请,她拖家带口去任职驻校作家、讲授写作课程,虽然在世界各地旅居,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卡特稳定的状态和充实的内心。

  居住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吗?又会对创作者的作品产生什么影响呢?卡特的童年被母亲溺爱,家里总有数不清的玩具和甜点,而她也早早觉醒了反抗的意识,在青少年时期暴瘦到了九十斤。卡特早期的小说《魔幻玩具铺》讲述了一个少女启蒙与反抗的故事,女主人公最后烧毁了寄宿舅舅家的玩具铺。在日本的时候卡特一开始和情人居住在目黑区的一间小公寓里,日本也是卡特创作生涯的转折点。“我住的房间太小,容不下长篇小说,这时候我就开始写短篇了。”她在此创作了数篇风格鲜明的短篇小说,均收录在《烟火》里。回到英国后卡特最后定居在南伦敦的蔡斯街,她适应但并不喜欢那里的中产阶级氛围,“现在从地铁回家的路上,你永远都能看到有人把龟背芋搬进粉刷成白色的房间,里面可能还有一张彩色玻璃咖啡桌,也许还装着射灯。”《明智的孩子》中的女主角之一朵拉也有类似的抱怨:“这些富人到处流散,跳进他们的萨博柴油车全城扩散。你绝对不会相信现在这里的房价。”

  我相信面对同样的事件、人物和风景,创作者们的观察往往更一针见血、天马行空。和卡特的小说一样,她对环境的描述、感知和洞察很不同凡响,阅读时常被她的比喻逗乐,惊叹于她的联想。当我们在集中赞美英国巴斯的美丽优雅时,卡特写道:”整个城市的无用让它更迷人、更悲惨了,而悲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巴斯是为了享乐而建,这解释了它的天真和根深蒂固的忧郁。“当我们在感叹日本目黑区的洁净与整齐时,卡特又形容:“永远像是星期天的下午……很难在东京找到无聊的地方,但是天啊,我竟然做到了

  卡特一直在创作,也一直在迁徙,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都是在构建自己,她希望自己属于自己。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上,它就是不断地劳动与付出,解决一连串的麻烦和琐碎。通过婚姻逃离母亲后,卡特在日记中提到对新家的感觉:“在我打开橱柜,看到锡罐、坛子、包装袋,闻到浓咖啡溢出淡淡的香味时,我获得了……完美的秩序感。”当她从日本回到英国,购买第一栋房子时她同样感受深刻:“我刚去看了我的房子,尽管不是什么豪宅,它对我而言也非常漂亮了。这点让我感到很不公平。请原谅我那占有欲旺盛的’我的’。这是个小小的概念。切切实实地拥有这些砖块和灰浆组成的外壳好像特别不可思议。我并不理解‘拥有’的概念。好吧,我是靠感觉的;但我不确定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创作者的世界不是逃离尘嚣,远离世俗,过不食人间烟火与琴棋书画为伴,餐风饮露的神仙日子;他们必须实实在在、彻彻底底地投入生活,甚至比普通人更深刻、更用力,因为这样才能体察人情,了解人心,洞察人性,为读者用文字构筑一个虚构又真实的世界。

  无论是卡特的作品还是她的经历,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

  她的一生没有标准,没有界限,倾其所有,尽力而为。她一直在挑战人们的刻板印象,但她又从来没有刻意那么做,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创作,去生活。这样的卡特没有理由不被人喜欢,因为她真实、迷人又可爱。

  正如《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的作者所说:“她成功创造出了如今的生活环境,对职业、家庭、生活方式和自己都非常满意。”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