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呈现中国文化极致之美|荔枝娱评

2020年07月04日 14:44:0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陈子非

  (作者陈子非,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美》上线播出后,以出众的口碑引发热议。当前《中国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1分。

  《中国美》选取了一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展示了多项流行于当代国际艺术界的中国艺术门类及代表作品,捕捉了民族艺术在中国大地上的熠熠光辉,也带出对传统艺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宏观之思。

  具体看来,《中国美》有三个独特的看点。

  首先,以六大典型主题呈现中国艺术的典型美。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气象万千、博大精深。因此,如果要谈论中国文化之美,那实在是一个宏大宽泛的话题。《中国美》构思上聪明的地方在于,它以中国美学范畴为参照,提炼出“天工”“虚实”“识途”“梦回”“东西”“弘传”等主题词,并围绕这六大主题逐层展开,让观众对于中国的感知能够找到具体支点。

  有典型主题,也有典型人物。原创设计师马可、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装置艺术家徐冰、笙演奏家吴彤、太极传人叶泳湘、昆曲演员张军、梅派男旦胡文阁、电影摄影李屏宾、香道大师赵明明等一批艺术家相继亮相《中国美》的不同主题。通过深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呈现他们的艺术追求,带领观众走入璀璨夺目的艺术世界,直观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大美。

  像《中国美》这样的纪录片,很容易拍得“阳春白雪”,显得小众化。但《中国美》在确保高立意的同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就是《中国美》的第二个独特之处:它立足于人,它以艺术家的故事、经历、追求和情感,体现中国文化对艺术家的影响,再经由艺术家的实践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

  《中国美》没有使用任何解说词——这在纪录片中相当罕见。它不是通过解说词来铺陈艺术家的成就,证明中国艺术有多厉害,而是以艺术家及其身边人的采访贯穿全篇。观众仿佛是在与艺术家交谈,能够更清晰了解艺术家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了解他们追求艺术的心路历程,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让他们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有了艺术家这个“中介”,观众与艺术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

  《中国美》选取的这些艺术家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他们不仅在影响着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这是《中国美》第三个看点:它引人深思,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在人类发展的前程中,中国之美将提供什么样的方案?

  或者是马可所说的“无用”,或者是林怀民说的“我们是期待自己做从我自己的文化根源出来的东西”,亦或者是叶锦添说的“形而上,就是无形的风,就像书法一样”?这些答案看似不同,但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中国文化出发,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传承并发扬中国文化。

  这让人联想到戴锦华教授一个极具洞见的论述:“表述中国,再现中国,在国际层面上会自觉成为中国文化传播问题,意味着一个表述自我的问题,一个想象自我的问题,一个如何认知自我的问题,一个我们是不是首先回答了对于每一个当代中国人来说,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文化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我们如何表述,如何被世界认知……我们面临着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不仅仅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不是可能意味着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种不一样的价值。”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让世界感知到中华之美,我们不仅要解答中国文化意味着什么,更要解答中国文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文化、中国价值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些什么。《中国美》中的艺术家们都在以各自的艺术实践给出他们的答案。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