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扬扬 陆晔
注重理念创新
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向自觉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开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发展全域旅游这个问题上,由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时间还不长,需要我们在认识上再提升、理念上再创新、实践上再深化。
第一,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从简单的观光型向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型转变,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而是走向城市、乡村更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顺应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是立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把整个区域打造成旅游目的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幸福产业为导向,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从封闭的内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要从提高游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出发,推动观光、休闲、度假业态协调发展,推出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健全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体系、智慧旅游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发展全域旅游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江苏自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发展全域旅游上具有独特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更好地彰显文旅资源特色,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共同提升。我们要看到,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考察浙江余村时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徐州贾汪区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推动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打响了“全域旅游、贾汪真旺”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全域旅游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加强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推进融合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而且能够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新动力。我们要以融合的理念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目的地从景区景点辐射到全域,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旅游和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停下来、住下来,让消费市场动起来、火起来,不断提升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省级层面出台了“1+6+18+12”的纾困惠企叠加政策,其效应正在释放。从这次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看,全省接待游客424.9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64.7%,较五一假期的日均接待量上升3.3个百分点;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到28.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5%,这说明江苏文旅市场在加快复苏。
第三,发展全域旅游是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治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是全域旅游创建的主要目标,这与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同向、内容关联、要求契合。常州溧阳市把发展全域旅游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打造色彩斑斓的“1号公路”,用全长365公里的风景廊道串联起城乡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特别是沿线的庆丰村通过打造“金色庆丰、艺术田野”农旅项目,从昔日的贫困村华丽蜕变为诗意田园“网红村”。这就启示我们,要因地制宜、创新创意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强化“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坚持景城联动、景区带村,不能把全域旅游等同于景区景点、等同于乡村旅游,全力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要围绕全域宜居宜业宜游目标,统筹推进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加强城乡整体风貌、全域环境整治,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田园艺术景观等全域镶嵌,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更好助力美丽江苏建设。
常州溧阳“1号公路”
注重示范引领
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在前列
发展全域旅游从理念提出到付诸实践,已历时4年。目前,我省已创成南京江宁区、南京秦淮区、徐州贾汪区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2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呈现出整体推进、量质齐升,各具特色、各展所长,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喜人创建态势。同时,在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不少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经验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发展全域旅游是对旅游业实施的系统性、全方位的改革,需要突破的难点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多,离不开高位推进。各地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把发展全域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普遍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比如,南京、苏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南京江宁区建立区政府、街道、园区三级抓全域旅游的党政统筹模式。南京秦淮区建立“常委包块、政府包条”的责任体系。金湖县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日督查、周例会、月通报、季会办制度,并设立全域旅游推进办,赋予涉旅项目前置审批文旅部门“一票否决权”。盐城大丰区、宿迁湖滨新区等地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旅游工作定期会办制度。
二是坚持城乡联动。这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生命、生活、生态都有了新的理解,“到乡村去”已成为更多人出游的新选择。各地积极顺应旅游需求变化和业态发展趋势,在全域旅游创建中注重统筹推进城乡旅游发展,形成了不少特色做法。比如,宜兴市立足自身文旅资源特色,推动乡村旅游业态错位发展,形成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苏州吴中区构建立体式、无缝服务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并将“太湖蓝”“滨湖红”等引入旅游交通创意,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发展全域旅游,根本目的是通过共建共享让旅游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已成为游客对旅游体验的一种向往。在全域旅游创建中,各地坚持主客共享,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在服务当地居民的同时面向游客开放;依托游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设施,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服务,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分享独特的地域文化。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纳入旅游线路,尤其是诚品书店、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性文化设施,越来越成为自带流量的旅游目的地,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这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也是破解旅游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各地在全域旅游创建中勇于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推出了不少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比如,金湖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施了纳湖入城、引水润城、文旅兴城等153个重点项目,并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南京秦淮区、徐州贾汪区、连云港连云区等地组建文旅集团,推进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向集约高效开发方式转变。南京玄武区组建“文旅商”发展联盟,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宜兴市率先探索解决乡村民宿发展合法性问题,为乡村民宿颁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南京浦口区对景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旅游秩序管理纳入社会治理“大联勤”。
五是坚持文旅融合。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这是贯穿全域旅游发展的主线。各地注重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发展旅游,注重增加各类旅游创建的文化底色和特色,努力打造“处处有景、处处有文化”的全域旅游。比如,淮安清江浦区统筹推进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运河文创中心、都天庙历史风貌区等项目建设,让游客体验“南船北马”的独特风韵、感受“融南汇北”的人文气息。盐城大丰区用一年半时间,在荷兰花海打造的旅游演艺项目《只有爱·戏剧幻城》,每天有50余部戏剧同时上演,演出总时长达8.5个小时,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对以上这些经验做法,我们在今后全域旅游创建中要继续坚持好、运用好。需要强调的是,我省首批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模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各具特色,南京江宁区的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南京秦淮区的文旅融合城景一体模式,徐州贾汪区的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为生态新城模式,对各创建单位都具有示范意义。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示范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整体创建走在前列。
东台条子泥景区
注重对标提升
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到实处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规范性标准,主要包括8个方面、52项、168条,总分为1200分。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中,我们采取的是达标制,达标分数为1000分,与推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本条件一致。前不久,我们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评审。对每个创建单位的扣分点,我们都作了原汁原味的反馈,希望各地针对短板弱项,尽快整改提升。
从这次验收评审反馈的问题看,既有个性的问题,也有共性的问题,深入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创建规律把握还不够透。有些地方对全域旅游内涵还有模糊认识,有的觉得经济基础、资源赋存、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对创建缺乏足够信心;有的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认为不必花多大力气就能够创成全域旅游示范区。有的把全域旅游创建简单等同于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景区景点,创建工作仅停留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上,忽视了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形成特色。二是在推进文旅融合上还不够深。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就旅游谈旅游,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不足,观光旅游产品比重偏大,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项目不够丰富,特别是缺少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标志性文旅产品。三是旅游带动消费效应还不够大。有些地方旅游产业链延伸不长,优质旅游供给与旅游消费升级还不相适应,符合市场需求、能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旅游文创产品不多,一些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缺少让游客二次消费的优质产品。四是对标创建还不够准。有些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急需提升,特别是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旅游市场监管有待深化,诚信经营、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安全生产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发展全域旅游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等等。对上述这些问题,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标找差、补齐短板,突出重点、狠抓整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创建水平。
一要丰富优质供给。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所在。一个地方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在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上下更大功夫,尤其是注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创造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体验项目,更好满足游客“晒”的需求。各地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注重打造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多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要主动顺应后疫情时期人们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变化,打造更多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治愈系”旅游产品,开发更多让游客 “住的安全”“食的健康”等新业态产品,推出更多徒步、骑行等“城市微旅行”旅游线路和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培育更多常态化、多元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项目产品。
二要深化融合发展。推进融合发展,不仅空间广阔,而且潜力巨大,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融的问题。各地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产品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景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打造“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等沉浸式文旅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互动性强的文化场景和旅游体验。要用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水平,开发特色化、时尚化、生活化旅游文创产品,让游客既感兴趣、愿意买,又用得上、有回味。要推动农业、林业、工业、水利、交通、生态、自然资源、海洋等领域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旅游”“制造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业态,激发产业倍增效应。
三要优化公共服务。随着个人游、自助游呈井喷式增长,旅游公共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仍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中,旅游公共服务分数占比达到20%以上。从这次验收评审结果看,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失了不少分。比如,有的地方把游客集散中心设在汽车站四楼,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而且光有设施没有服务。各地要重视推动旅游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以更优美的风貌吸引游客的“眼”,同时重视加强旅游配套服务,以更精细的服务赢得游客的“心”。要持之以恒推进“厕所革命”,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提高城乡公厕管理维护水平。要立足全域优化旅游环境,大力推进“快进慢游”交通工程,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推进风景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交通休闲设施建设,构筑快捷畅达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要建设功能完善、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全域旅游导览体系,完善机场、码头、车站、乡村等重点地区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让游客感到温馨惬意并乐享其中。
四要推进产业升级。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要适应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布局、拓展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研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新业态,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范和发展乡村民宿。要推动旅游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培育和引进大型文旅集团,打造更多文旅融合类、新业态示范类、产业平台建设类、创新与转型升级类等文化旅游示范项目。要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把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
五要加强品牌推广。发展全域旅游既要抓创建,也要塑品牌。现在,淮安“水懂我心·自然淮安”、金湖“杉青水秀·为荷而来”、溧阳“自在茶香·美音溧阳”、宜兴“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如皋“如皋如歌·常来长寿”、江宁“来江宁织造幸福”、高邮“好事成双在高邮”等地方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对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打造地方金名片起到了很好作用。各地要结合地方自然、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研究策划和设计打造特色鲜明、辨识度高、容易传播的旅游标识,并利用多种载体加以宣传推广,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江苏既有浩荡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桥流水,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水”和“文化”是江苏的两大特色。今年以来,我们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整体旅游形象新标识,各方面反响都很好。目前,我们正组织拍摄“水韵江苏”各类宣传片,准备在境内外广泛推介,实现省级旅游品牌与各地旅游品牌联袂演绎别样精彩,吸引更多游客在江苏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留下美的回忆。
六要发展智慧旅游。这次应对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不仅可以拓展文旅产品供给方式,而且能够加强文旅智慧服务和监管,提升文旅行业治理水平。各地要善于运用“上云增智”等互联网新技术,加快推进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文旅场所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测全覆盖,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智能导游、实时信息推送等服务智能化。我们全力打造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即将上线试运行,这个平台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数据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通过接入4A级以上景区、重点文化场馆和文保单位的监管数据,可以实现对文旅场所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实时监测、智慧监管,特别是开设线上文旅超市,面向游客和居民提供线上文旅公共服务,并通过“苏心游”APP提供信息咨询、产品预订和智能推介,轻松实现一部手机游江苏。各地要建好用好智慧文旅平台,完善线上咨询、预约、导览、支付等功能,并做好与省级平台对接,从而实现全省智慧文旅联动共享。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注重制度建设
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进常态
全域旅游创建是个动态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即使拿到了牌子,仍需要向高处攀、往实处落。这就要求我们抓创建不能抓一阵、停一阵,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前提。各地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编制好全域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各项功能,做到大空间和小空间有机结合,绘就好文旅相融、串景成链、功能完善、产业协调的全域旅游发展画卷。要贯彻“多规合一”发展理念,加强全域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环保、综合交通等规划的对接衔接,并将全域旅游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推进、督导机制,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推动全域旅游“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关联部门多,统筹事项多。要完善协调决策和推进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共抓共管”的责任网络。各地不仅要建立领导小组,还要完善实体化、常态化运作机制,确保全域旅游发展有机构管、有专人抓。要根据“综合产业综合抓”的特点,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行业管理标准和自律机制,推进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等建设。要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综合利用、利益共享,实现文旅资源保护、管理、经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要强化政策保障。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把解难题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土地供给政策,采取点状供地、增减挂钩、长期租赁、土地流转等方式,优先安排旅游用地指标,加大旅游用地保障。要集成财政金融政策,用好各类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好财政投入引导作用,探索以旅游资产证券化、收费经营权质押、资产抵押等模式引入各类资本,提升文旅项目融资能力。要强化扶持政策,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要坚持人才强旅、科教兴旅,加强涉旅部门、行业、企业全员培训,为全域旅游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四要优化市场环境。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安全有序、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整治无证经营、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形成规范有序文明的良好市场秩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毫不放松把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扎实抓好景区有序开放管理。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牢固树立“抓管理就是促发展、严管理就是保安全”的理念,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意识形态和生产安全这两条底线。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时段文旅市场监管以及文旅场所消防安全、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等重点领域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五要实行动态管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不是一日之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要把握全域旅游发展规律,严格精准对照标准,以耐心、恒心和决心,扎扎实实完成好每一项创建任务。对示范区的评审认定,我们将秉持创建标准,按照“成熟一批认定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验收认定工作。这次我们又认定了1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年底前还将在验收评审的基础上再认定一批。需要强调的是,正在创建的单位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尤其是根据反馈的问题,抓紧做好整改提升工作,争取早日通过评审认定。已经创成的单位要切实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创建再出发、再深化,持续擦亮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根据创建有关规则,我们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3年对示范区开展一次复核,对创建工作明显退步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甚至摘牌。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常做常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以全域旅游创建高质量助推文旅发展高质量,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无锡鼋头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