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七年之痒”,《最强大脑》靠的是正视压力的勇气|荔枝娱评

2020年06月27日 08:39:2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纳兰惊梦

  (作者纳兰惊梦,资深自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七年之痒”,对于“长寿综艺”来说并不是新鲜的问题。在综艺市场心态整体趋于保守的大背景下,拥有固定受众群体的老牌综艺IP成为了平台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综N代”而言,丢了“初心”,忠粉会因为节目没了“内味”而流逝;少了“创新”,又留不住拉不来喜新厌旧的观众。 尤其是在“不出圈就出局”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破除节目的“七年之痒”,在新的受众领域“乘风破浪”,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许多N之所以能够常青,与节目定位和内容形态及时回应时代需求密不可分。譬如已经播出到第七季的《最强大脑》,就悄然完成了从塑造“脑力偶像”到“脑力榜样”的转变:水哥王昱珩的微观辨水固然堪称奇迹,但像如此奇人异士终究只是极其罕见的少数;作为一档立志于“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竞技节目,《最强大脑》需要的是更多素人参与其中——虽然这些素人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有着傲人的成绩与过往,但他们终究不是不可触及的偶像,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到达的前方。

  所以今年《最强大脑》的选手初始名单中,还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身份:环球小姐秦美苏、橄榄球运动员许博远、舞者潘华龙、百万粉丝博主朱傲宇等等。这些看似与“脑力”不搭的身份标签背后,打破了观众对于“学霸”的思维定势,更拓宽了对于“脑力榜样”的认知边界——“脑力榜样”不止存在于高不可攀的世界名校之中,还有可能是身边各个领域里的佼佼者。

  如果说节目最初能够成为爆款,靠的是优质的内容输出与创新的节目形态,那么综N代能够长久延续IP的核心所在,只可能是守正出新。

  《最强大脑》前几季的成功,自然是离不开节目组对于科学题材这一冷门类型的开拓。而能够走到第七季,与其不断在变化着的观众需求里汲取养分密不可分:尚记得前两季《最强大脑》节目里,来自清华的孙勇在获得零票支持的情况下背水一战,最终逆风翻盘,成为整季节目的高光时刻。本季节目便引入“全维度压力”概念,不仅请来郭麒麟、李宇春等“压力体验官”分享经验,包括“圈层淘汰”、“压力装置”等环节的设置,更是从人际压力、时间压力、认知压力、挫折压力等多个方面,考验选手的抗压能力。

  能够看到的是,节目这种看似残酷的创新,无论是在电视画面上呈现出的戏剧效果,还是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表达,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人生无处不在竞争,社会无处不有压力。面对压力,是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还是被压力压垮,错失成功的机会?即使你看不懂《最强大脑》如同天书般的规则,但至少也会从这些选手的身上,学习到正视压力的勇气。而这也正是《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的突出气质。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