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向知识致敬,成为更好的自己。江苏卫视最长青、最具国民度的科技类节目《最强大脑》第七季荣耀回归!在这个舞台上,曾诞生过一批又一批战绩非凡的选手,他们热爱知识、不惧挑战,向观众树立了脑力新青年榜样。想知道“最强大脑”是如何炼成的?由荔枝新闻、江苏卫视、知乎共同发起的系列问答为你进行全方位解答。王心冉、张洗月、赵金昊、邵煜轩、杨轶五位有智青年选手将解码《最强大脑》背后的“修炼秘籍”!
他是《最强大脑》第七季开场第一个登台的选手,年轻可爱,聪明谦虚。当现场观众听到“牛津大学”四个字的时候,眼前这个名叫杨轶的22岁少年携带着“八门语言”自信走来(这八门语言能力分别是:中文、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本手语以及泰语),其他选手直呼:太优秀,好难受。
本科以全额奖学金被东京大学录取,个人资料显示为英国门萨会员(门萨俱乐部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门萨测试试卷一般有30题,答对23题/换算成智商值为148,即可达到加入门萨俱乐部的标准。据悉,爱因斯坦的智商高达160,而一般人智商达到140以上就可被称为天才),杨轶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不简单。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一期《最强大脑》个人评估阶段的杨轶并不是太自信,原本选择集结区的他最终按下强者区按钮,后来杨轶表示:我觉得在记忆力方面,文科生是不会输给理科生的,我想挑战一下我自己。
乐观勇敢,积极向上。虽然在前几期比赛中,杨轶的“存在感”稍显薄弱,但在近一期“灭圈赛”里,身处C圈的他以绝对的脑力优势跳出原所在圈层,并以“破圈成功者”的身份向A圈层的高天启发起挑战(《最强大脑》第七季选手排位圈层,从高到低依次是S、A、B、C、D)。看过“海市蜃楼”破圈突围赛的小伙伴们一定印象非常深刻,杨轶在这场比赛中表现出的空间、推算能力着实让人叹服。毕竟攸佳宁教授提到这个项目的排列组合可以达到4亿多种,而杨轶必须要找到最对的角度让12个字母的道具投影完全吻合目标。最终,杨轶获得比赛胜利并成功逆袭成为A圈选手,这背后与他对符号的记忆能力关系紧密。
常年的语言学习经历让杨轶积累了不少记忆符号的方法,这是他逆袭成功的动力来源。那么,大神的语言学习方法不应该了解一下吗?戳视频,让脑王杨轶为你的语言学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