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两会特刊丨决胜全面小康 不负人民期待

2020年05月23日 21:51:2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特殊节点、复杂形势下,全国两会拉开大幕。这是非同寻常的“两会时间”,举国关注;这是非同寻常的“中国时间”,举世瞩目。2020年,中华民族站在重要时间点,摆在面前的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历史任务。荔枝特报推出“两会特刊”,深度对话权威专家学者,解读时代命题与两会热点,带你读懂奋进中的“中国样本”,走进正在奋力书写的“中国故事”。

   本期嘉宾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中华民族传颂千年的社会理想,经过激荡百年的接续奋斗,来到了2020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时间节点。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点明“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22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十三五”规划制定出4方面25项全面小康的指标。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上,全面小康一绘到底的蓝图即将完整。

  一茬接着一茬干 一棒接着一棒跑

  翻开小康社会的建设图纸,目光聚焦到1979年面对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蓝图如何构想的问题,邓小平首次以“小康”这一古老词汇创造性地诠释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小平对大平说:“我们的现代化还不是你们的现代化,我们2000年实现的现代化还只是小康水平的现代化。”

  王向明,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长期深入研究中国小康建设历史,对这一历史故事印象深刻,他告诉荔枝特报:“小康典故精彩而深刻,它第一次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与老百姓最朴素的生活理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来到2000年,最初的小康愿景已悉数实现,然而“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掣肘。在携手小康的奋进道路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随时光穿行至人民大会堂,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会场标语依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转变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将奋斗目标从“建设”为“建成”,一字之差彰显出了中国奔向小康社会的大跨越。


  小康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在研究中将我国现代化建设划分为了“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高度现代化”的不同阶段,他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个阶段完成,将从初步现代化阶段迈入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

  我们即将迎来的全面小康社会将会是怎样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王向明认为,全面小康意味着一个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为均衡的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难就难在全面和均衡上全面即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均衡则说明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深印刻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

  在“精准扶贫”源起的湖南十八洞村当地的传统苗绣已绣出了一幅日渐富裕的好图景。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南阳洼村,养羊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而不久前,凉山“悬崖村”31户贫困老乡走下2556级钢梯,搬入县城新家,又为易地搬迁脱贫的史册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东西部携手奔小康的道路上,一支“带不走的无锡帮扶队”则在持续为世界屋脊输氧造血。

  (2020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图源:新华社)

  荔枝特报查阅历史资料发现,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7.4亿人口告别贫困,从2012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到了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


  宋林飞曾调研过全国多地扶贫成果,并于1996年担任联合国开发署“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部长论坛”顾问,对贫困问题有过深入研究。他告诉荔枝特报,在与其他国家学者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国家都以3%的贫困发生率作为衡量脱贫与否的基准线,而目前中国的贫困率已降至零点几个百分点,中国2020年的全部脱贫目标比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减贫目标提前了整整10年。“这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下从未有过的基础,这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然而扶贫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他进一步指出,在今年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基础上,还需时刻关注因意外原因而新致贫或复又返贫的人员。

  全面小康,不仅是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也是各领域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不单单只是经济小康,与此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也应协调共进。

  (浙江安吉余村新貌  图源:新华社)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情嘱托中,我们深切地感受着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成果。这一点,陕西汉中洋县草坝村的“四不准”绿色家底可以作证,浙江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图景可以作证,山西的“右玉精神”可以作证,黄河、长江的濯濯清流可以作证,澄澈亮的蓝天可以作证


  在宋林飞看来,全面小康的成果也使得我国向国际社会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日趋多元,“公共产品不仅仅指有形的物质产品,技术、理念等无形成果也是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诸如,我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水十条”“土十条”“环境保护法”,一系列生态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筑起了最为坚实的法治保护屏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处微小改变的记录,是挂在每一个人脸上的笑脸。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并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在湘西十八洞村,返乡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土特产。图源:新华社)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们不难发现,全面小康已从一个需要踮起脚来够的生活理想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决胜之战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判断: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上,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今年两会的形式虽有变化,但发展的核心目标没有变,全面小康的内涵没有变、标准也未曾降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虽依旧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的路径是明确而清晰的。全面小康的‘全面’应当着眼‘六保’”,王向明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虽未提出具体指标,但是从辩证角度出发,‘六保’压实了,经济社会必然也将保持平稳增长。”与此同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此次提请审议的总计84章、1260条的民法典几乎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将从法律角度切实保障人民的各方面基本权利。此外,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多方面举措也将共同助力全面小康的建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基建”,王向明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更成为时下热词。他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出极大的潜在推动作用,“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不仅仅意指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科技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将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各个环节同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确立、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摸索创造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宋林飞说。

  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主、再到富强民主,回望中国历史的进程,总有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节点。王向明告诉荔枝特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树立起一座了不起的里程碑,必将极大提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极大优越性,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

     (荔枝特报记者/李爱  设计/李岩、张婧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