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已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武汉大学的樱花正盛,黄鹤楼前的花开了,屈原故里风景区开园迎客……荆楚大地在春日的暖阳中渐渐复苏,正像他们的荆楚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楚文化,一次次如凤凰般浴火重生。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当伟大的诗人与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邂逅,总会产生千古绝唱,今天课代表就和大家聊聊古诗词里的荆楚大地。
“楚人视火神祝融为祖先、以凤凰为图腾”
战国 虎座凤架鼓 湖北省博物馆藏
壹
清 周璕 《九歌图》册页 武汉博物馆藏
公元前333年,楚国秭归(今秭归)的初夏,沿江的橘林已开满洁白的花,一位身材颀长、丰神俊朗的弱冠青年立在其中,若有所思,此时的他不但饱读诗书,并且拥有楚王室的血统,即将动身前往郢都(今荆州)实施自己的“美政”理想,这就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屈原,正值前程似锦的花样年华。
一阵风扑面而来,夹杂着橘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橘树花儿素洁、果实灿烂,而且“橘生淮北而枳”,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多么可贵的坚贞与忠诚,屈原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立志诗《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节选)
湖北被称为荆楚之地,正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楚人原居住在中原地区,视火神祝融为祖先,以凤凰为图腾,因商王武丁的征讨,被迫南迁,筚路蓝缕,以起山林,建立起一个疆域广袤、物产丰富、国库充盈、文化灿烂的国家,并一度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
到了各国都在争相延揽人才的战国晚期,楚国的贵族政治体制渐渐凸显出弊端,如果屈原的“美政”理想能够实施下去,唯才是举,立法治国,也许统一中国的不是暴虐的秦国,而是富有人情味的楚国,那将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后来的结局众所周知,屈原在被听信谗言的楚怀王流放后仍然久不愿离开故国,在听到楚怀王在咸阳离世的消息后投进了汨罗江,他的一生如橘树般坚贞与忠诚,他的诗歌逃过秦朝的大火成为中国文化永恒的经典。
贰
明 仇英款 《江汉揽胜图》 武汉博物馆藏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个春天,旅人崔颢登上了鄂州(今武昌)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此时,在暖阳、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江水绿得胜过兰草,汉阳平原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的春草茂盛喜人,好一派明媚的春光,不知不觉中,日薄西山、羁鸟归林、池鱼回渊,只剩下浩浩烟波、渺茫一片的江面。
这样的景色变化让崔颢联想到了自己的生平:不到二十岁便中了进士,“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为官多年始终得不到升迁,还被贴上“无行”的标签;为了仕途宦游近二十载,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故乡。
也许生命就是这般变幻莫测,正如这眼前的景色,在这样的思绪中,崔颢写下了那首被后人誉为“唐人第一七律”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此后诗仙李白也来到黄鹤楼,看到这首诗后佩服至极,就此搁笔,虽然在多首诗中提过黄鹤楼,但只是借景抒情,并没有写黄鹤楼本身,还模仿这首诗写了《金陵游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一开始是吴国瞭望首戍的军事楼,晋朝统一三国后,该楼逐步演变成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此后的崔颢仍在执拗地追求仕途,毕竟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怎能叫人甘心?最终客死他乡。
黄鹤楼成就了崔颢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而崔颢也让黄鹤楼名满天下。
叁
北宋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黄州(今黄冈)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
公元1082年农历七月十六,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酒过三巡,苏东坡的一位朋友吹起了长箫,呜咽的箫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他问朋友为何吹得如此悲凉?这位朋友很伤感地说:“一千年前,一场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蜀魏吴的命运。当年的战争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也都淡然无存。只有这江、这月、这木、这石,千年不易。今天晚上,你我驾一叶扁舟,享受着清风明月,时光是如此美好,只可惜人生太短暂!” 苏东坡对朋友说:“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也是在这一年,苏东坡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在这里,他从“苏轼”变成了“苏东坡”(“东坡”之名源于苏轼在黄州城东耕种的田地);在这里的创作,使他一下子跃入李白、杜甫的行列,甚至还有所超越。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并因他发生了奇特的转型,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的打卡圣地。
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美丽的传奇。
(荔枝文化专稿 文/五柳 参考:《思美人:屈原传》、《旧唐书·文苑传》、《唐才子传》、《苏东坡传》、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