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武汉报道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医疗力量驰援湖北,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作出巨大贡献。在浩荡的援军之中,又有一批特殊力量,他们担负着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消毒工作,在“减存量”之外,担负起“控增量”的重任。江苏省先后派出的两支公共卫生队就是这样的生力军。
1月25日,国家卫健委抽调第一批国家应急队员奔赴湖北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三位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专家随队出征。在武汉,他们也被称为“江苏公共卫生一队”。2月23日,来自江苏多地疾控系统的13名专家再组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抵达武汉。在前线,他们也被称为“江苏公共卫生二队”。3月11日,两支江苏公共卫生队的疾控专家在江苏医疗队援武汉指挥部接受荔枝新闻采访。
寻迹:流行病学调查助力疫情研判
流行病学调查是寻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传播路径中溯本清源,寻得蛛丝马迹,是摆在流调组队员们面前的难题。
“在社区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能掌握住一手的数据,为疫情的研判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江苏省疾控中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员、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医师程晓庆告诉荔枝新闻,这段时间,他们每天都要去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社区等地现场调查、走访,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在他的行程单上,还包括曾经举办“万人宴”的百步亭社区。
走访之外,队员们还需要通过电话进行摸排调查,有时候一通电话就要谈一个多小时。“一个病例,只有查清楚他的病史、行程、接触者,才能做到有效切断传播,防止更多人感染。”程晓庆强调。
现场调查之后,队员们还要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集中讨论,对于重症和死亡病例、出院病人的流调数据还会进行专题调查分析。出具分析报告后,再联合相关专家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应急政策和方案。“我们来武汉制定的一些方案和指南,不仅仅针对武汉市,也会在更宏观的层面,给出疫情防控的建议。”程晓庆说。
破译:病原微生物检测为样本“定阴阳”
病原微生物检测就像“裁判员”,采集到的样本最终是“阴”是“阳”,均由这道程序破译。
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队长、江苏省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周连介绍,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病原微生物检测组共有4名队员,他们每天要跑20个左右的隔离点,负责收集、转运、清点、登记病毒样品。目前,病原检测组已参与完成7394份咽拭子样品的消毒、收集和转运工作,现场培训样品采集人员66人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队伍。
除此之外,空气、物体表面的采样评估也是病原微生物检测组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医疗环境。物体表面病毒载量如何?消毒处理后是否达标?这些疑问都需要检测组参与下的“一锤定音”。周连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对多家消毒过的医疗场所进行了检测。比如结果显示,消毒后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多家方舱医院环境为阴性,也就可以在后续正常使用。
每天拎着采样标本,队员们自然常与风险相伴。队员洪捷不仅在疫情发生后就主动请缨,在实验室也要求参与整个实验中最危险的步骤——在核心区提取核酸。队里“90后”的姑娘杜萌也因为要奔赴前线,将二月“领证”的计划推到三月,又从三月推到了四月……
排雷:终末消毒为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从家庭到公共场所再到刚刚全部休舱的方舱医院等医疗场所,消毒组的足迹遍布武汉。据了解,仅方舱医院,四名消毒组的队员就已完成21220平方米的消杀。
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队员、盐城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消毒副主任医师孙伯超告介绍,只有将消毒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后续进入特定环境的人是安全的。“比如体育场馆消毒就要比普通场所还复杂,大到几十米的高空、盘踞的空调管道,小到每张座椅、每个缝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清理个遍。”
“舱内的空气我们要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其次,患者使用的织物,废弃不了的我们可以用熏蒸、浸泡、暴晒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还有他们使用的物品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剂擦拭、湿抹等化学方法;还有他们使用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处置。”孙伯超介绍。
如果说医务人员是消灭病毒的神枪手,那么消毒员更像是这个战场上的“排雷兵”。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队员、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消毒副主任医师王冲表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需要将终末消毒落实到每个角落,只有这样才能让后续的使用没有隐患。
从流行病学调查,到病原微生物检测,再到消毒,三项工作密不可分,在疫情防控“控增量”上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江苏疾控力量形成的调查分析报告,撰写的方案、指南等已在武汉、湖北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接下来病人陆续出院,“存量”持续减少,江苏疾控力量除了继续做好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环境消杀工作外,还将重点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康复患者跟踪观察,为后续的各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