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冰
2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文章强调,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也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以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机制,来应对这场检验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疫情“大考”。
补短板,用好科学防治这个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到“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的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用“科学防治”指出了重大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传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必须要依靠科学、补足短板。连日来,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科学救治,努力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科研人员克服困难、勇于攻关,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基层人员不辞辛劳、排查病例,不断强化科普宣传,让科学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不难发现,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科学防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做到科学抗“疫”,切实加强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堵漏洞,抓好精准施策这个有力举措。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抗“疫”一线涉及问题复杂多变,只有抓好精准施策,及时查漏补缺,才能更好地解决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比如,抗击疫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全面、精准掌握信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精准防控,密切跟踪防控形势变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精准做好防控一线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服务保障措施得力、落实落地……精准防控越到位,阻断疫情就越有力。当前,医疗诊治进入攻坚期,返程复工迎来高峰期,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防控新形势,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拿出具体办法措施,细化分解具体任务,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让疫情防控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弱项,夯实完善机制这个有力保障。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放眼长远”,不仅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和紧急问题,更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到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到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再到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针对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及时提出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方案,为打赢防控战“疫”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完善机制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努力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凭空构想出来的,而是在风险磨难、严峻考验中发展和完善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信只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必将取得战“疫”的全面胜利,书写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答卷。(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