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4日—1月18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江苏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带着百姓期盼,肩负履职责任,代表委员们激情赴会,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关注哪些领域?都有哪些小梦想?一起来看!
我苏网讯 记者/杨艺 摄影/夏天
近日,专家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引发热议。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面临怎样严峻的态势?保护工作面临着哪些挑战?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我苏网记者采访到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水污染控制领域专家朱晓东。
朱晓东表示,长江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在调研中,他发现,现在长江的鱼种越来越少,面临灭绝的不仅是白鲟一种,鲥鱼也早就宣布灭绝,长江里最多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受到了产量上的威胁。“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的灭绝则表明长江的环境早已不适合它的生存。”朱晓东说, “江鱼越来越贵,‘吃不到这种鱼了’是直观感受。”更重要的是“一个千百年来就存在于世的物种,因为人类而灭绝!这无论是从环境伦理还是国家的角度讲,都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也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事情。”
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在长江大保护中至关重要,“长江江苏段的病不治好,整个长江就谈不上健康。”在朱晓东看来,目前长江大保护中,江苏亟待攻克的有三大难题:一是沿江岸线利用布局不尽合理,岸线清理整治任务繁重;二是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三是长江船舶污染治理面临挑战;四是环保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污染治理能力存在短板。
此外,长期以来,江苏形成的历史欠账较多。江苏城市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城市污水排到长江,地面尾气也会随着径流等到达长江。“长江两岸集中了江苏省的化工产能的74%,长江负荷很重,亟需休养生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政协开幕式上,书记娄勤俭的讲话让朱晓东印象深刻,江苏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朱晓东说,“江苏目前花大力气进行长江大保护,一方面污染源管控,一方面实行禁渔政策,是双管齐下的好办法。”
江苏省水利厅有关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长江办下达江苏的596个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中,截至去年年底,68个取缔拆除项目已全部完成,528个整改规范项目的整改方案及措施已全部明确,整改工作正在大跨步推进,近九成项目已完成整改。
今年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到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境内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
这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政策,体现出江苏“壮士断腕的决心”,令朱晓东非常欣慰。对于此前部分企业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成本较大,部分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朱晓东表示,“在关键时刻,保护是优先的,企业本身就应把生产过程当中的污染或者治污成本算到它的经济体系当中去的,即使是一块零部件。”朱晓东认为,江苏出台的停产豁免权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为避免“一刀切”,2018年,秋冬重污染天气出现时,首批200家“污染排放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者涉及重大民生保障”的江苏企业“豁免”不执行应急管控。“从倒逼企业做环保到正面去激励它,污染治理得好,环保上去了,生产就可以继续。经济自然就变成绿色发展和高质量的发展。”
现在朱晓东自己每天都会晨跑,坚持低碳生活
朱晓东告诉记者,他依然清晰地记得,2019年6月8日,他在无锡出差时看到,油菜地收割后,拖拉机在田间翻耕,不远处成群结队的白鹭跟在后边,寻找着泥水中的食物……妙趣横生又振奋人心,“总书记提出,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我相信江苏要齐心协力推进生态治理,有望提前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