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近10年以来,一些政协委员们也曾携带《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上会。近日,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
将繁体字纳入到中小学课本,你赞成吗?采访中,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家长。市民钱女士认为,学习繁体字初衷是好的,不过,如果纳入到课本中就给孩子增加负担。“现在我国提倡学生减负,繁体字复杂,如果纳入课本中,岂不是与减负政策相矛盾吗?而且繁体字的认读书写困难,我想会降低孩子学习兴趣。”
市民张先生认为,学生不认识繁体字并不影响他们理解古典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并不在于认识繁体字。“可以开设为兴趣班或特长班,比如书法班,如果学生有兴趣或是有富余的学习精力可以去学习。”
针对是否“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也要考虑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不可否认,如果要研究汉字及其演变过程,繁体字是不可略过的一部分。汉字具有象形的特点,“一字一语素”使其有着“一图一义”的表达效果。而繁体字字形更加丰富,表意也更加立体,能给人更多的书写和想象空间。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语文老师邱明莉认为,在老师日常教学中,会有意识把繁体字引入到课堂中。 “在识字教学中,会展示一些图片,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一些图片的变化,比如说小鸟的鸟,一看就明白鸟字曾经什么样。这个里面就有繁体字的介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接触。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会用到。有些字比较难理解,你就需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古人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根本目的是什么。正好给孩子们上课中遇到一个字是‘闻’,新闻、闻气味,繁体字是‘两扇门里面有一个耳朵’,所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闻的本意是听。”
邱明莉老师介绍,教材中有书法的鉴赏环节,比如六年级上册就有口语交际这个栏目,“聊聊书法,这里面肯定是有繁体字的。”不仅如此,新版教材中,也会有繁体字穿插在课文中。“比如六年级课本中增加了文言文,《伯牙绝弦》钟子期,我们一般写钟表的钟,课文写得是锺子期,为什么这个教材是锺?这是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把‘锺’作为姓氏人名收入三级字表而更换文字的。”
作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达的工具,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的。对此,有专家认为,繁体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旧需要研究和传承,在平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普及,比如在一些设计、艺术里留有一定创作空间。但其传承和普及是否需要或是否必要进课堂变成学业考核,还是应该慎重评估。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