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姚派艺术创始人姚澄,因病于2019年12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姚澄(1926—2019),江苏江阴人。作为锡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善于深刻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活动;她的唱腔,吐字清晰、准确,嗓音甜糯柔美,运腔委婉多姿、华丽典雅,具有苏南民间小调的特色。姚澄应工青衣,还能兼演花旦及反串小生。她创立了锡剧“姚派”一脉,拥有“锡剧皇后”的美称。
姚澄曾在接受荔枝新闻采访时说道:“我唱了一辈子的锡剧,锡剧是我一辈子钟爱的事业。”
姚澄的命运早早地与锡剧相连。12岁时,迫于生计,姚澄在父亲姚根宝的启蒙下,走上了一条饱含着苦辣酸甜的从艺道路;13岁,初次登台,在《合同记》中扮演了一位小丫鬟,当时的她青涩稚嫩,还因紧张在台上忘了词;14岁,第一次挑大梁担纲主角,那是在太仓的一次演出,由于观众不喜欢当时的正场花旦,主角临时换上了姚澄,当时演出的戏目是《昭君出塞》,姚澄一下就唱红了。从此,姚澄便经常在《玉蜻蜓》、《劈山救母》《半夜夫妻》等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她也逐步登上了正场花旦的位置。
在锡剧舞台上活跃了大半辈子,姚澄演绎了多部经典作品,有《庵堂认母》、《双珠凤》、《拔兰花》、《女巡按》和《红色的种子》等,为广大锡剧观众所熟悉喜爱:
《拔兰花》饰演王凤霞
1953年,江苏省锡剧团在南京市成立,这年春节,由姚澄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打开了锡剧在非吴语地区站住脚跟的局面。
1954年,姚澄主演的《走上新路》获六个一等奖;
1956年初,锡剧《红楼梦》(姚澄饰贾宝玉)在南京首演,后连演整年,轰动南北;
《红楼梦》饰演贾宝玉
1957年《红楼梦》获江苏省首届戏曲大会表演一等奖;
1960年姚澄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在京演出《红楼梦》。
从籍籍无名到风光无两,这背后隐藏的是姚澄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她没有进过科班,没有受用一生的童子功,也没有遇到点石成金的名师,困境迫使姚澄养成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好学!台下学,后台学,扯着翼幕学,站在台边学。向锡剧艺人学,向姐妹剧种学,向旦角学,向生行学。如饥似渴,勤学苦练。
解放前由于家里穷,姚澄上不起学、不识字,这直接导致她读不了剧本,难以把握戏中的人物,于是,不认输的姚澄逼着自己认字,先是每天学5个字,后来试着用学会的字看书,再后来坚持写日记。最终,姚澄摆脱了不识字的困扰,从《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等名著中汲取灵感,把书中的人物情感融入到表演中,增添了文采,涤荡了匠气。
姚澄(前左)与公公叶圣陶(前右)、爱人叶至诚(后右)、儿子叶兆言(前中)
姚澄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取得成就,创立锡剧艺术的姚派,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她的爱人——著名剧作家叶至诚。在爱人的帮助下,姚澄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叶至诚还写了不少锡剧剧本,为姚澄的锡剧事业助力,她大获成功的《走上新路》就是丈夫为其量身打造的。姚澄曾经说过:“他在文化上影响了我,他借名著给我看,就帮我提高了不少。他还是我的活字典,我写信写不出字来就空下来,然后就问他。我跟老头子结婚四十年,我们夫妻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关系很好,我觉得很幸福。”夫妻俩一个写剧,一个唱戏,同风雨共患难,相濡以沫半个世纪,在丈夫的倾力扶助下,姚澄越演越顺,迎来了艺术生涯中一个又一个春天。
如今,斯人已逝,但姚澄所创立的姚派唱腔艺术仍在不断传承,她用几十年的勤奋钻研为传统戏曲发展留下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